繁体   简体  

摩西五經不是摩西寫的?(駁斥“底本說”)

張逸萍

JEPD

(采用自﹕ http://unamsanctamcatholicam.com/history/historical-apologetics/79-history/472-deconstructing-documentary-hypothesis.html  )

 

 

所謂“摩西五經”(Pentateuch),就是聖經最開頭的五卷書﹕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和申命記。有時又稱為“拉”Torah)。

 

它們之所以稱為“摩西五經”,因為它們都是摩西寫的,至少這是傳統的觀點。但是近代的神學家們認為五經是不同的人寫的,而且成書日期比傳定期來得晚。這就是“底本說”(Documentary Hypothesis),通常歸功於一位十九世紀的德國神學家尤利烏斯·威爾豪森(Julius Wellhausen)。

 

為什麼從前的人都錯了?可能嗎?有證據嗎?

 

 

一些先聲

 

在威爾豪森未正式提出“底本說”之先,當然已經有人對聖經質疑(日光之下無新事)。而且其中一些被認為是“底本說”的先聲。

 

1)創世記36章的一系列以東王

 

十一世紀的 Ibn Yashush 是希伯來文法學家和聖經評論員。他寫了一篇名為《Yiẓḥaki》的聖經評論。書中表示以東王的年表(創世紀3631-39)是在約沙時代的人寫的。例如他認為,「哈達接續他作王。這哈達就是在摩押地殺敗米甸人的。」(創 36:35)和「以東人哈達興起,作所羅門的敵人。他是以東王的後裔。」(王上 11:14)是同一個人。[1]

 

Ibn Yashush知道今天的考古學發現,他會很失望,因為以色列人未有君王治理以先」,實在已經有一系列的以東王( 36:31)。

 

以東早被考古學家們認定在外約旦(TransJordan)的南部。主前13世紀時代,已經有人居住,耕種土地,似乎非常繁盛。[2]  但那卻未證實是摩西時代的文物。(亞伯拉罕約在主前2000年,摩西主前千四百年左右。)現在,神讓考古學家把真相都挖出來了!2019年有一個考古學的開鑿,聲稱聖經中的以東王國,比學者們以前認為的,要古老得多。 實際上,它甚至在古代以色列形成之前就已經出現了就像《創世記》所說的那樣。[3] 

 

2)神有不同名字

 

之後,一位法國醫學教授,Jean Astruc,留意到,上帝在五經中,有幾個名字。有經文使用“ YHWH(雅威Yahweh,後演變為耶和華Jehovah),有使用“ Elohim(上帝)。他根據他認為是創世記文本的特徵,繪製了一些平行的欄目,並將經節分配其中。他宣稱這是摩西最初的寫書的方式。後來的抄寫員把它們混在一起,成為今天的聖經文本。[4]  這樣的見解可以說是“底本說”的雛型

 

關於上帝的不同名稱,請見下面的分析。

 

再經過更多對聖經沒有信心之人的批評之後,威爾豪森的學說,被冠名為“底本說”,他本人亦被視為這假設的奠基者。

 

威爾豪森是一位19世紀的神學家。他最代表性的作品應算《 Prolegomena to the History of Ancient Israel》,在其中他提出了“底本說”假設的確定性表述。 它認為摩西五經的起源,是從四本原本獨立的文本修訂而來,這些文本可追溯至傳統認定的作者摩西之後的幾個世紀。直到今天,威爾豪森的假說一直是五經研究的主要模式,此後其他聖經學者參加研究該假說,在摩西五經中工作的人越來越多。 [5]

 

 

底本說

 

經過一系列的學者的“高等批判/想象”,一個複雜的“底本說”便出現了。

威爾豪森從藉著分析五經的文字、神學、政治的風格,鑒定了四個作者﹕[6]

 

1JJahwist)﹕使用“YHWH”為神的名字的地方。這是最早寫成的五經部分,是猶太宮庭的文士寫的。建議是主前九世紀左右撰寫。

 

2EElohist)﹕使用“Elohim”的段落。在上帝向摩西揭露自己的名字為“YHWH”之前使用。這是北國以色列被虜之後寫成,所以是主前八世紀左右。

 

〔於是威爾豪森建議有“R”(纂者,redactor)。甚至 有說﹕第一個纂者結合了JE,約於主前750年,成為JE 第二個纂者JEDP結合在一起,最終於主前400年,形成為五經。[7]

 

3DDeuteronomist)﹕申命記,有時也包括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上下、列王上下。在第一聖殿的後期寫成,即主前六世紀初。

 

4PPriestly)﹕祭司的資料,使用“Elohim”和“全能的”(El Shaddai)為神的名字。這些文件是第二聖殿時代,猶太人回歸之後的猶太祭司的寫作。所以是主前5-6世紀的寫作。

 

理論家們使用什麼辦法,達至這樣的構想呢?[8]

 

1。拆開經文﹕他們找出什麼地方似乎是分開的或不連續的,把經文分成一截一截的片段。

 

2。重建﹕分析檢查五經的片段,根據相似之處,把它們重新組合。例如,創世記二章4-25節的創造記載,和出埃及記36-40章會幕的建造,又和利未記的律法,有很多相似的寫作風格、表達方式、神學思想,所以可以把它們放在一起。最終聖經批判家得出“JEPD”四個作者。

 

3。決定材料來源的日期﹕要決定遠古文件的寫作日子期當然不容易。但是,例如,他們會猜測,「那時迦南人住在那地。」( 12:6)必然寫在迦南人入住並離開之後,所以這經文是約書亞之後寫的。

 

根據研究員的主觀意見,將一本書或文章切割成一段一段,再根據他的意見,又沒有任何其他證據,進行重新組合。有多可信?研究員恢復了本來的面貌?還是制造了一隻怪獸?

 

路易斯(C. S. Lewis)所說:「過去,有一些英國學者將《亨利六世》(Henry VI)切割為六位作者所寫,並各分配一部分歸他們。 我們現在不這樣做了……除了神學之外,各地都對懷疑論本身,產生了強烈的懷疑。」 [9]

 

現在讓我們再詳細調查“底本說”的藉口﹕

 

 

上帝的名字

 

既然“底本說”最基本的藉口之一是﹕使用“Jehovah”之處是“J”作者寫的,使用“Elohim”之處乃出自“E”作者手筆。那麼,上帝有不同名字是什麼意思?支持兩個不同的作者嗎?

 
1)這兩個希伯來文字的意思不同
 

Elohim 'elohiym SN0430)是﹕神性、眾神、男神、女神、獨一的 () 神。
Jehovah
Yehovah SN3068)就是耶和華。上帝的名字「雅威」,猶太人尊稱為「上主」。是寫型(Yahweh雅威) 和讀型(Lord上主) 兩個字的組合而成
(請參考
誠實辨明聖經真理》第二章「上帝和祂的名字」耶和華名字的由來”一段的解釋。)

 既然這兩個字的意思不同,怎麼能限制每一個作者用一個字?
 

2)我們看見,尤其是創世記,這兩個字出現在同一節經文。

 

例﹕「……在耶和華〔Jehovah〕神〔Elohim〕,造天地的日子……」(創 2:4)相似的地方甚多。如﹕創2:5,7,,8,9,15; 3:1,8,9;出3:4;撒下7:25;代上17;17;代下1:9;詩84:11;拿4:6等等。

 

有沒有可能這麼多的經文都是由兩個不同作者混合著來寫?每人各寫一個字,然後 合成一句?

 

“底本說”的支持者反駁說,「至於我名耶和華,他們未曾知」(出六3)說明在摩西在荊棘火焰遇見神之前,以色列人從未知道“耶和華”這個名字。既然創世記有很多“耶和華神”的字眼,可以證明有編纂者。(“纂者“是一個很方便的藉口,可以解釋任何事情!)

 

對猶太人來說,“名字”代表整個人的獨特處。參﹕「要﹝尋求﹞那造昴星和參星,……命海水來澆在地上的〈耶和華是他的名〉。……我要把你們擄到大馬色以外。這是耶和華,名為萬軍之神說的。」(摩5: 8, 27)。(請參考誠實辨明聖經真理》第二章「上帝和祂的名字」上帝的名”一段的解釋。)所以,出埃及記六章3節的意思是,以色列人未曾認識上帝的大能。

 

3)“J”裏有“E”,“E”裏有“J”?

 

研究“底本說”的人發現﹕有“Elohim”出現在他們定為“J”的段落(如﹕創31:50);又有“Yahweh”出現於“P”的段落(如﹕創17:1);“Yahweh”在“E”的段落(如﹕創21:33)。[10] 

 

如此不一致之處,豈不是揭露了理論沒有實際的證據,只不過是憑空的推測?難怪他們必須抬出一個“編纂”。

 

4)聖經作者使用 Yahweh Elohim,有其含義。

 

Umberto Cassuto曾經是意大利佛羅倫的首席拉比,希伯來文教授,最後是耶路撒冷的希伯來大學的聖經研究主任。他是五經文學研究的奠基者。[11] 他應該是最有資格在這方面發表意見的人!

 

他說,JehovahElohim兩字有不同含義。例如聖經常說“耶路撒冷城”。耶路撒冷是一個城市,但是,它不等於任何城市。若只說“城”,就不如說“耶路撒冷城”那麼能引起人的記憶和情操。然後他指出這兩個字在預言、詩篇、智慧書等等不同文體中的用途。[12]

 

最後他結論說﹕名字的使用規則,植根於古代東方人的文學傳統,和整本聖經,甚至聖經後的希伯來寫作,都一致。所以,“底本說”的這爭論點毫不紮實。[13]

 

正是如此,試想,三歲的“小大衛”的媽媽有時叫他做“小天使”,有時說“小魔鬼”,是因為“小大衛”有兩個媽媽?

 
 

 

文字風格

 

除了神的名字不同之外,威爾豪森也鑒別了一些不同的寫作風格(包括但不限於詞彙選擇),他認為可用於區分文字的來源。 J 開始於創二章4節,敘事風格生動而豐富;E 則開始於創十五章,沒有那麼生動,比較抽象;P 的語言簡潔而有法律味道。[14]

 

他曾經舉的例子中有一個是關於割禮的。摩西遇見耶和華,耶和華想要殺他,所以西坡拉就拿一塊火石,割下他兒子的陽皮,說,你真是我的血郎了。(出4: 24-26)將這個敘事,和創世記十七章的亞伯拉罕受令於神,要他的子子孫孫都受割禮,兩段文字相比較,發現他們的風格十分不同。威爾豪森結論說,我們可以鑒別後者屬於“P”。[15]

 

這是一個憑普通常理可以反駁的論點!鑒別不同風格是非常主觀的,而且同一個人常可以寫出不同風格的作品。

 

如果我到主日學去,和一群小孩子講故事,然後我去教長者主日學班,即使是講同一個大衛殺歌利亞的故事,我所用的語言當然會很不同。事實上,很多作家都可以寫出不同風格的文字。例如,我們都知道,路易斯寫了非常嚴肅的文學作品,他也是有名的小說家,甚至寫兒童小說,他也是詩人和基督教護教學家。這些寫作必然顯出不同風格。我們可以說有十個八個路易斯嗎?

 

讓我再舉一個例﹕加州有法律,規定在汽車上的司機和乘客,都要扣上安全帶,否則罰款。在法律上,這規則叫做「Vehicle Code 27315 VC – Mandatory Use of Seat Belts in California[16] ,全文約三千字,可以自行欣賞。但是,在高速公路的廣告牌上,它只寫著“click it or ticket”。相信大家都猜到原因。請問,我們可以說,這是來自兩個不同政府,甚至不同時代的規則嗎?

 

Cassuto說,這些語言學上的差異的一般規則,可見於每一個希伯來作者和每一本希伯來書籍。所以,不能證明什麼。[17]

 

 

重複(平行經文)

 

除了上帝有不同名字和不同的寫作風格之外,擁護“底本說”的人,也常常找到聖經裏有一些似乎是重複 ,甚至有矛盾的地方,以支持不同人的手筆。這些問題,已經在我們常見的“聖經難題”中看見了。

 

在“底本說”未正式被接受之前,一位十二世紀的西班牙拉比Abraham ibn Ezra留意到五經中有一些經文,似乎不可能出自摩西的手,包括他在申命記的結束時,寫及自己的死。[18] 怎麼可能?這問題已經成為一個批評聖經人士常提出的藉口。請見﹕「34:5-6,摩西怎麼可能寫及自己的死?」,已經解答了。

 

之後,“底本說”的擁護者常提出一些聖經難題。他們說,摩西五經中有部分故事重複了兩次之多。其它故事亦有矛盾之處。所以證明是不同作者所撰寫,後來的編纂者合拼成書。(方便的編纂者又來了!

 

重複陳述,不見得必然是出自兩個作者。沒有什麼規則則定,一個人不能重複他自己的話。無論文字或談話亦然。這一點是普通常理可以回答的。保羅說﹕「我從前告訴你們,現在又告訴你們」(加521)。兩個保羅?

 

試想,有沒有人能說,“我媽媽從不重複她的話”?相信這樣的媽媽不存在!為什麼媽媽們都那麼嘮叨?豈不是為了怕孩子忘記,所以重,又為了怕孩子不重視,所以強調又強調。當媽媽重複她的話,甚至用詞不同時,我們可以對她說,“你是我的另一個媽媽”嗎?

 

Cassuto對這些“重複”的經文也有評論。在檢查了“底本說”學者所提出的證據之後,他認為它們雖然看似重複,但都「有其特有的意向」。所以,這也不是一個強而有力的證據。[19]

 

 

平行經文有矛盾

 

若說這些複的敘述中有矛盾,不如說它們是互相補充。請見「四福音的記載不是互相矛盾,是互相補充」,同樣原理。但是有一點不同,四福音出自四位者,書中明確聲宣。五經沒有表示有不同作者,而且宣稱是摩西所寫,所以更應是“互相補充”。

 

現在讓我們來檢查這些“難題”﹕

 

1。創世記第二章重複了第一章。解答﹕「2:4-5,創一章和二章的創造記載重複,但不同?和「1:232:7,先造動物?先造人?先造男後造女?同時?這正是Cassuto講的“各有其意向”。

2。對洪水和挪亞方舟的質疑很容易回答。請見﹕「6:19,創7:1-9,進方舟的動物,一對?還是七對?」和「7:12,創8:3,洪水有多久?」。

3。亞伯拉罕從什麼地方起步到迦南?已經有答案﹕「11:31-32,徒7:2-3,當亞伯蘭被召,他住在哈蘭?吾珥?」。  小心讀經便知。

4。創126似乎暗示不是摩西所寫。請見﹕「12:6,摩西怎麼可能知道迦南人後來被趕出?」但上帝能知道未來。

5。亞伯拉罕和以撒都在人面前稱他的妻子為妹子。請參考﹕「12:12,亞伯拉罕和以撒為什麼把妻子當妹子送給人?基拉耳有兩個亞比米勒?」。請不要冤枉他。

6。摩西提到“但”這地方,他不可能知道,證明是後人寫的。請見﹕「14:14,摩西怎麼知道日後分給但支派的地?」。這是兩個地方!

7。當神告訴亞伯拉罕,他將得兒子,誰在笑?請見﹕「17:1718:1221:6,當神告訴亞伯拉罕,他將有兒子,誰在笑?」的解釋。笑有不同種類。

8。兩次為同一口井命名“別是巴”?請見﹕「21:3126:33,兩次為同一口井命名別是巴?」。有何不可?

9。摩西不可能知道以色列人日後有君王?見﹕「36:31,摩西怎麼可能知道以色列人日後有君王?」。他早給君王留下規則。

10。約瑟被賣給誰?。見﹕「37:27-28,約瑟被賣給誰?以實瑪利人?米甸人?」。參考聖經其他地方,便知道。

 

事實上,今天無神論者和反對基督教的人,常用來質疑聖經的話題,很多都來自這些本來應該為聖經護航的神學家們!

 

 

“底本說”的其他謬誤

 

“底本說”的藉口不僅很容易攻破,它還有很多其他謬誤。

 

1)聖經的見證

 

雖然批評聖經的人不同意,我們可以引用聖經的話來支持摩西五經的作者是摩西。他們大概說,這是循環。但是,假若連聖經都不認五經的作者是摩西,我們就不必考慮了。所以先讓我們看看聖經怎樣表示﹕

 

a)五經的見證

17:14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要將這話寫在書上作紀念,又念給約書亞聽。

31:9         摩西將這律法寫出來……。

等等

 

b)舊約的見證

8:31-32     ……正如摩西律法書上所寫的。……將摩西所寫的律法抄寫在石頭上。

王上 2:3                  ……照著摩西律法上所寫的行主的道,謹守……

6:18                    ……是照摩西律法書上所寫的。

13:1                    人念摩西的律法書給百姓聽……

等等

 

c)主耶穌的話

5:46        你們如果信摩西,也必信我。因為他﹝書上﹞有指著我寫的話。

7:19                    摩西豈不是傳律法給你們麼?……

10:5                    摩西寫著說……

等等

 

“底本說”說﹕聖經撒謊!耶穌也撒謊!

 

2)考古學反證它

 

近一兩個世紀,自由神學家們對聖經提出的很多“高等批判”(Higher Criticism)理論。神已藉著現代考古學的發現,回應了他們,尤其“歷史批判”(Historical Criticism),並推翻很多學者所提出的質疑。

 

1。文首“以東王”的考古發現,叫“底本說”的一個最早的藉口推翻了。這就是一個好例子。

 

2。高等批判者說,利未記的律法,對摩西時代的人而言,是太進步了。這些律法應該是主前500年左右,或更後寫的。但是,1902年,考古學家們在巴比倫找到雕刻在一塊七尺高的碑上的漢摩拉比法”(Law of Hammurabi。它比摩西早了幾百年。於是證明其他文化早有很精細的法律。後來又在敘利發現“羅賈”(Ras Syria)石板,是主前1400-1350年文物,上面也有很多和摩西律法相似的條例。[20]  上帝叫批評者啞口無言了。

 

3。從前的批評者認為人是神話中人。早在19世紀,考古學家已找到他們。這事已經是普通常識了。甚至維基也說最早的石碑,顯示他們最早在主前17世紀已經存在。[21] 就是說,他們出現於摩西五經,是完全合理的。

 

4。“底本說”的支持認為,亞伯拉罕有駱駝伴隨,是一個疑問,因為駱駝在亞伯拉罕,甚至摩西之後很久,才被馴化。[22]   但是今天的考古學家找到很多文物,證明駱駝早被被馴化。「在亞伯拉罕時期之前,駱駝出現在主前三千年的美索不達米亞時期。」[23]

 

5。批評者說,聖經提到亞伯拉罕和摩西的時代,該地已經有非利士人。但非利士人直到主前1200年左右(在摩西之後)才進入迦南沿海地區。[24]

 

上帝也再藉著考古學家回答了這聖經難題。雖然許多研究人員認為非利士人是主前13世紀和12世紀初的“海人”(Sea People)。有一隊探測隊 於1985-2016年間發掘了古老的非利士人城市亞實基倫。發現了從石器時代(主前4000年)開始,跨越六千年的考古遺跡。他們從墳墓中發現了三個青銅器時代的人。 其中兩個個體的放射性碳年代為主前1746年至1643年和主前1622年至1522年。[25]  所以證明了亞伯拉罕和摩西時代的人,已經和非利士人相遇了。

 

事實上,還有很多考古學推翻“底本說”的例子。

 

3)通不過邏輯思考

 

·         摩西五經反映了主前十五世紀的埃及社會和當代的社會風俗習慣。(請參﹕“列祖時代﹕神話?還是歷史?”)難道是編纂”蓄意欺騙?

·         五經完全沒有提及耶路撒冷的名字,可見不是後期作品。猶太人怎麼不提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的開發可能甚早,但是一直不屬於以色列人,直到大衛攻破耶布斯人的城堡並奪取該城,並定都於該地。(撒下五章)所以摩西五經完全沒有提到耶路撒冷。這正好證明摩西五經絕對不是猶大皇宮的文士所寫,而是寫於以色列人進入迦南之前。此外,如果“P”是祭司的資料,是第二聖殿時代,猶太人回歸之後的猶太祭司的寫作。更沒有可能完全沒有提到從前耶路撒冷聖殿的祭司怎麼做。光這一點,足夠推翻“底本說”。(請不要說,“編纂者”將它刪去。)偶爾有人認為麥基洗德所出自的「撒冷」就是耶路撒冷。但是舊約只提到“撒冷“兩次(創 14:18,詩 76:2),若它就是耶路撒冷,那是不可能的。再者,新約告我們撒冷在什麼地方﹕施洗約翰本在約但河施洗,後來「約翰在靠近撒冷的哀嫩也施洗,因為那裡水多。」(約 3:23),翻開聖經地圖一看,便清楚知道,撒冷和哀嫩都接近約但河,都在耶路撒冷以北。所以,撒冷不可能就是耶路撒冷。

·         “底本”的數目可以永無休止。為什麼只有J/E/P/D四個?所以後來的學者各按照這路線,假定其他的分段和分派作者的做法,可以有更多這些虛擬的“摩西”們。

·         以風格或用字為根據,是很薄弱的證據。更應該說,這是個人主觀意見。

·         這些理論全屬推測,沒有任何實質的根據。完全沒有歷史記載、考古學、實物為旁證,見證“J/E/P/D”各部分的書寫或開始!所以到今天,它仍然被稱為“假設”(hypothesis)。

·          從“編纂”可見其荒謬。整本聖經和以色列人的歷史,都沒有“編纂”的觀念和實例。神在聖經中多次說不可在祂的話上有所加添,所以不可能日後有編纂者。聖經中沒有提出神默示編纂者的觀念,只有默示作者

·         “底本說”忽略聖靈的工作。極度輕視先知的工作,認為這些人的信用甚低,甚至有如騙子

 

 

4)“形式批判”的錯誤

 

這樣對聖經的質疑是從哪冒出來的?

 

歷史上的基督教相信聖經是神所默示的,然而十七、十八世紀科技開始發達,一般人的態度也開始變為“科學萬能,理智至上”。於是神學也隨之改變,“高等批判”便出現了。其中的“形式批判”(Form Criticism),又叫“文體批判”(Literary Criticism)乃從聖經文體種類研究,它也涉及作者和日期。我們通常看見批判者喜歡把寫作日期延後,和喜歡懷疑傳統鑒定的聖經作者。“底本說”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理論。

 

順便一提,傳統批判(Traditional Criticism)乃形式批判的一旁支。它研究口傳怎樣被記錄為聖經的歷史。所以“底本說”文獻常常提到它。支持者說,以色列人先祖的故事,是經過多年的口傳,才被搜集成書;所以老早已經變質了。學者希望找出,口傳的說話是怎樣慢慢變質的,於及口傳和聖經的記載有什麼出入。由於口傳既不能實證,也不能反證,結果,他們沒有什麼定論。無論他們有什麼理據,都非常薄弱。

 

說到底,“底本說”和其他高等批判觀念,都在搖動人對聖經的信心,叫人懷疑,聖經是不是神所默示的,可信不可信。

 

雖然“底本說”非常流行,但是我們看見不少反對的意見﹕

 

 

從前猶太人的意見

 

1)以斯拉和尼希米

 

按照“底本說”,摩西五經最後部分“P”是猶太人回歸之後的猶太祭司的寫作。那就是以斯拉和尼希米時代的事情。這兩本書有什麼表示呢?我們看不見有提到他們的祭司撰寫聖經的任何部分,反之﹕

 

「……要照神人摩西律法書上所寫的,在壇上獻燔祭。」(拉 3:2

「……請文士以斯拉,將耶和華藉摩西傳給以色列人的律法書帶來。」( 8:1

 

就是說,他們證實了摩西是五經的作者!

 

2)瑪克比人(Maccabees)是主前二世紀的人。所以他們的年代,比“底本說”猜測中的五經成書的時間接近。他們怎麼說呢?

 

在《瑪加伯下書》,當時的以色列人祈禱說「求你按梅瑟〔即摩西〕的話,將你的百姓栽植在你的聖地裏」(1: 29)後來「青年人就說:……我只聽從梅瑟給我們祖宗立定的法律命令

 

再次,我們我們看不見任何好像“底本說”的暗示;反之,有支持摩西為作者的含義。

 

3)《塔木德經》

 

塔木德經》(Talmud)乃猶太拉比們討論五經中的猶太律法的依據。此經表示摩西在西乃山得到神的律法,寫下來。五經就是在他們之後在曠野的39年中,神給摩西的。摩西記錄了他的核心教導,就是﹕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和申命記。這些書就變成今天猶太聖經的一部分,也是基督徒聖經的一部分。[26]

 

4)約瑟夫

 

耶穌時代的猶太人歷史學家﹕約瑟夫(Titus Flavius Josephus)。他的《猶太古史》(Jewish Antiquities)可被視為當時猶太人歷史的“正典”。當他論及摩西時,他說﹕摩西對人的形成的陳述,和創世記的創造記載一樣。[27] 

 

然後,約瑟夫又說﹕「摩西提供五經中摩西律法的詳細總結,尤其是申命記。」「他發表他為祭司們所寫的所有的書,還有……十誡……」,「他寫下這些祝福和和咒詛……」[28]  總而言之,約瑟夫完全肯定五經是摩西寫的。

 

 

現代人的意見

 

一位拉比和教授 Dr. Joshua Berman說﹕「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質疑是否真的有可能從諸如《塔納赫》(Tanakh聖經的律法書和先知書)之類的公認文本(received text)進行反思,並在沒有任何外部佐證的情況下,重新建立其先前的發展階段。」然後他列舉很多“底本說”用以辯解自己的例子的錯誤。[29]

 

拉比Shlomo Cohen說﹕「舉證責任不在於信徒,而在於選擇除掉上帝(如果可以的話)的宗教人士。 ……它們未能證明自己的案件。聖經批判是可憐的學術藉口,可惋惜的學術,任何基於它的人生哲學都是糟糕的。 [30]

 

一處的天主教網站﹕ 這假說的起源不是合理的聖經解釋 ……隨著考古研究的發展,我們發現的所有內容都繼續證明了摩西和出埃及的以色列人所處的複雜而有文化的社會。因此,不必重視“底本說”。[31]

 

一位基督徒考古學家說﹕「“底本說”必須被丟棄.[32]

 

著名的護教學家麥道衛(Josh McDowell),在寫成名著《鐵證待審》(Evidence that demands a Verdict)之後,再來一個後續《More Evidence that demands a Verdict》,書中花了很長的編幅,共13章,記錄很多反對“底本說”的聲音。[33]

 

《真相系列》的作者安克伯(John Ankerberg)在一系列的電視節目中邀請嘉賓回應“底本說”,並指出它如何被反駁了。[34]

 

Reformed ApologeticsColin Smith :  JEDP理論,對舊約的學生或學者都沒有價值。聖經學者的著作應該是文字本身,而不是假設的來源。[35]

 

UK Apologetics Robin A. Brace說﹕「一些自稱是跟隨耶穌的人已經沿用了將舊約分成這些(純粹是虛構的)部分的做法,甚至誇大了摩西是否確實存在。 現在不需要這種懷疑了!」[36]

 

 

 

結論

 

今天仍然有很多人認同“底本說”,但也有保守的猶太教徒和基督徒堅持傳統觀點﹕摩西寫五經。還有有一些“騎牆派”小心翼翼地表示﹕無論誰是那位人的作者,都沒能保正上帝不是最終的作者。[37]

 

無論如何,我們不能否認“底本說”多年來,陰魂不散。為什麼呢?

 

1。人心是反叛上帝的,自古而然。越接近末世,越顯得猖獗。

2。今天在大學教書的教授們必須有出版,否則飯碗難保。所以他們只需要將“底本說”增刪修改,就可以有新學說了。所以我們看見這方面的“學術”文章曾出不窮!

3。胡裏胡塗的信徒,還以為凡是新的理論,或者是名大學的神學系教授所發表的話,都是真理,至少更可信。

 

敬勸有生命的基督徒不要接受“底本說”,也要以批判的態度對待任何“高等批判”理論。最後,信仰純正的神學院不應該把它當作真理來教導學生們。

 

就如﹝經上﹞所記,『我要滅絕智慧人的智慧,廢棄聰明人的聰明。』智慧人在那裡文士在那裡。這世上的辯士在那裡。神豈不是叫這世上的智慧變成愚拙麼。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神,神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這就是神的智慧了。」(林前 1:19-21

 

願主快來!

 

 

 



[1]Jewish Encyclopedia” http://www.jewishencyclopedia.com/articles/8179-isaac-ibn-jasos-ibn-saktar   [2] Werner Keller, The Bible as History: A Confirmation of the Book of Books (NY: William Morrow and company, 1957), p.143.  [3] Ariel David, Archaeology Confirms Book of Genesis on Israel’s Arch-nemesis, the Edomites,”18.0902019.https://www.haaretz.com/archaeology/.premium.MAGAZINE-archaeology-confirms-book-of-genesis-on-israel-s-arch-nemesis-the-edomites-1.7855111 .  [4]  “Jean Astruc,”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ean_Astruc ).  [5]  Julius Wellhausen,”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ulius_Wellhausen ).  [6] Umberto Cassuto, The Documentary Hypothesis: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entateuch (Jerusalem: Shalem Press, 2006), p. x, 8; “Documentary Hypothesis’ (https://www.cs.umd.edu/~mvz/bible/doc-hyp.pdf ).  [7] “Documentary Hypothesis,” Religion Wiki (https://religion.wikia.org/wiki/Documentary_hypothesis ).  [8]  “Documentary Hypothesis”  (https://www.cs.umd.edu/~mvz/bible/doc-hyp.pdf ).  [9] R. K. Harrison, Introduction to the Old Testament (Grand Rapids, Mi.: Willia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69; reprint, Peabody, Ma.: Prince Press, 1999), p. 30 quoted in Colin Smith,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the Graf-Wellhausen Documentary Hypothesis,” (https://www.aomin.org/aoblog/reformed-apologetics/a-critical-assessment-of-the-graf-wellhausen-documentary-hypothesis/ ).  [10] Josh McDowell, More Evidence that demands a Verdict: Historical Evidence for the Christian Scriptures (Campus Crusade for Christ, 1975), p. 128.  [11] Cassuto, The Documentary Hypothesis, book back cover.  [12] Ibid., Lecture 2 “The Divine Name,” Lecture 3, “More About Divine Names.”  [13] Ibid., p. 118.  [14] “Introduction to the Old Testament (Hebrew Bible): Lecture 5 Transcript” (http://openmedia.yale.edu/projects/iphone/departments/rlst/rlst145/transcript05.html  ); “Documentary Hypothesis,” Religion Wiki (https://religion.wikia.org/wiki/Documentary_hypothesis ).  [15] Julius Wellhausen, Prolegomena to the History of Ancient Israel , chapter 8, ‘Narrative of the Hexateuch,” p.168.  [16] Vehicle Code 27315 VC – Mandatory Use of Seat Belts in California” (https://www.shouselaw.com/ca/defense/vehicle-code/27315/ ).  [17] Cassuto, The Documentary Hypothesis, p. 118.  [18]Abraham ibn Ezra”,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braham_ibn_Ezra ).  [19] Cassuto, The Documentary Hypothesis, p. 119.  [20] Ralph O. Muncaster, Can Archaeology Prove the Old Testament? (Eugene, OR: Harvest House Publishers, 2000), p. 31.  [21] Wikipedia, “Hittite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ttites ).  [22] MESA Community College, Why Moses Did Not Write the Torah,” (https://www.mesacc.edu/~thoqh49081/handouts/torahclues.html ).  [23] Megan Sauter , “Did Camels Exist in Biblical Times? 5 reasons why domesticated camels likely existed,  November 12, 2018.  ( https://www.biblicalarchaeology.org/daily/ancient-cultures/ancient-near-eastern-world/did-camels-exist-in-biblical-times ).  [24] Why Moses Did Not Write the Torah,” (https://www.mesacc.edu/~thoqh49081/handouts/torahclues.html  ).  [25] Megan Sauter, “Illuminating the Philistines’ Origins,” August 11, 2020 (https://www.biblicalarchaeology.org/daily/people-cultures-in-the-bible/illuminating-the-philistines-origins/ ).  [26] Rabbi Aaron Parry, The Complete Idiot’s Guide to The Talmud (NY: Alpha Books, 2004), p. 17-18.  [27] Paul L. Maier, Josephus: The Essential Writings (Grand Rapids, MI: Kregel Publications, 1988), p. 20.  [28] Ibid., p. 74.  [29] Joshua Berman, “Addressing Biblical Criticism: A Critique of the Documentary Hypothesis,” (https://www.aish.com/jw/s/Addressing-Biblical-Criticism-A-Critique-of-the-Documentary-Hypothesis.html ).  [30] Rabbi Shlomo Cohen, “DOCUMENTARY HYPOTHESIS DEBUNKED: An Analysis and Biblical Criticism,”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909205816/http://www.pearlmancta.com/BiblicalcriticswrongRShlomoCohen.htm ).  [31] Unam Sanctam Catholicism, “Deconstructing the Documentary Hypothesis,   (http://unamsanctamcatholicam.com/history/historical-apologetics/79-history/472-deconstructing-documentary-hypothesis.html ).  [32]The History and Salient Points of the Documentary Hypothesis,” ( https://biblearchaeology.org/research/founder-s-corner/2328-the-documentary-hypothesis ).  [33] Josh McDowell, More Evidence that Demands a Verdict (Campus Crusade for Christ, 1975), Chapter 3-15.  [34] The John Ankerberg Show, “How Was the Old Testament Written?” September 18, 2013  (https://jashow.org/articles/how-was-the-old-testament-written/ ).  [35] Colin Smith,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the Graf-Wellhausen Documentary Hypothesis,” (https://www.aomin.org/aoblog/reformed-apologetics/a-critical-assessment-of-the-graf-wellhausen-documentary-hypothesis/ ).  [36] THE 'DOCUMENTARY SOURCE HYPOTHESIS': Does Anyone Still Believe the 'Documentary Hypothesis'? http://www.ukapologetics.net/docu.htm )。[37] 例﹕Tanakh Translation, The Jewish Study Bibl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p. 11.

 

 

 

 

 

 

 

 

 

 

 

 

 

 

 

 

 

 

 

 

回《穩如磐石的聖經》主頁

回「聖經批判學、聖經無誤」主頁

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