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简体  

下一代会怎样了?——圣经无误观点的发展 

张逸萍译自,Shawn Nelson–A VOICE FROM THE NEW GENERATION–

INERRANCY: WHAT’S AT STAKE FOR THE NEXT GENERATION?http://defendinginerrancy.com/inerrancy-next-generation/Copyright © 2014

 

 

 

历来的攻击

 

圣经被人攻击了好几百年,现在又有新的斗争,似乎相当平常。可是,近来,有一场关于圣经的新斗争,值得我们呐喊。这场新的战事,有一点不寻常,不是因为它从基督教圈子开始(很多斗争都从教会里开始),却是关于教会领袖们怎样迅速地跳槽,加入它的阵营,没有太多反抗!那位本应保护我们的大元帅在小规模战斗还没有开始之前,就甘心情愿地将军队交出,给了敌人!

 

我讲的这个最近的战斗,开始于一位神学院教授,黎康纳Mike Licona)博士。他在2010年写了一本书,书名为《耶稣复活》(The Resurrection of Jesus: A New Historiographical Approach)。在书中,他提出,马太福音二十七章51-53 讲的已睡圣徒起来的记载,可能是启示性影像、传说或者传奇。(参:页548, 552)【译按,请参:Norman L. Geisler在「The Early Fathers and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Saints in Mathew 27:51-54」(http://defendinginerrancy.com/early-fathers-resurrection-saints/)的解释】

 

正如我们能预期的,有一些著名的福音派学者反攻,尤其是贾思乐Norman Geisler黎康纳写了一封公开信,指责他违反圣经无误。1 黎康纳离开了他在美南浸信会和南部福音派神学院(Southern Evangelical Seminary)宣教董事会的工作。但是接著之后的事情相当令人担忧

 

令人难以置信,很多著名福音派学者开始支持黎康纳丹佛神学院(Denver Seminary)的博朗Craig Blomberg);塔播神学院(Talbot School of Theology)的基格(William Lane Craig);自由大学(Liberty University)的哈伯尔尼(Gary Habermas);达拉斯神学Dallas Theological Seminary)的华尼斯(Daniel B. Wallace);塔播神学院的摩根(J. P. Moreland);自由大学的啤克(W. David Beck);南方浸信会神学院(Southern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的陈兆鲁(James Chancellor);东南浸信会神学院(Southeastern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的雅温(Jeremy A. Evans);阿斯伯利神学Asbury Theological Seminary)的坚挪(Craig S. Keener);惠顿大学(Wheaton College)的毛德迦(Douglas J. Moo);的汤马斯(Heath A. Thomas);纽奥浸信会神学院New Orleans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的华仁(William Warren);还有福音派历史家山内(Edwin M. Yamauchi), 全部表示支持黎康纳签名写公开信给贾思乐。2

 

他们清楚地表示,明白黎康纳在圣徒复活记载的立场:「他建议,这个报导可能指一个文学/历史事件,以部分启示性的话或一个启示性象征,形容一件真实的事件。」此外,「我们坚定地同意,这是符合圣经无误的,尽管似乎相反。」3 换言之,他们完全满意于这记载有可能不是历史事实,甚至可能是「启示性的象征」。

 

还有更令人担心的是,美国有一些很好的福音派学校的教授, 他们的责任是训练今天和下一代的牧师,对这节经文是否事实,他们觉得无所谓。 有说:「有什么问题嘛!为什么这是一个大问题?」

 

 

有三个『IN

 

有人说,一张桌子必须至少有三只脚,才站得稳。少了一只,桌子就会倒塌。同样地,基督教信仰的权威也有三只脚。这三只脚就是圣经的默示(inspiration)、无谬(infallibility)、无误(inerrancy)。这三个『IN』互相,但对于圣经的了解,每一个『IN』的表达稍有不同。每一个观念都很重要,而且都互相依赖。 若拿走其中一个,基督教信仰就会好像那桌子,一定会倒塌。

 

第一个『IN』就是默示(inspiration),和圣经的来源有关。 福音派相信神「默示」(英语作:breathed out)圣经的话,以人的作者为工具。不是默示那位作者,不像我们今天讲到某一位摇滚乐明星:「他得到灵感,所以写了这首歌。」 不是,默示的对象是写出来的书。是某书,不是某人被默示。这就是圣经的来源。这个观念来自提摩太后书三章16-17节,说:「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4

 

下一个『IN』是无谬(infallibility),讲到圣经的权威和耐久的本质。无谬的意思就是说,有某些事情是不能失败的,所以是有约束力不会变坏的 这是一个适合的形容,因为彼得前书一章23-25节说「你们蒙了重生,不是由于能坏的种子,乃是由于不能坏的种子,是藉著神活泼常存的道。因为『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荣,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谢。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就是这道。」这经节里说,它永存的。我们又从提摩太后书三章16-17节看见,它是有权威的。这权威是不能被破坏的。耶稣在约翰福音十章34-35节肯定这一点。 论及另一段经文时,说「经上的话不能废去」,事实上, 说:「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太五18)我们必须明白的是:圣经来源的默示(英语作「God breathed」),和无谬有区分,因它不能废去,所以完全有权威;然而它们是紧密地互相依靠。

 

最后一个『IN』无误(inerrancy)亦然。无误就是说,圣经是没有错误的,这就是相信「神的话全部真实和可靠」。5 这不单是讲及救恩方面,也应用在历史和科学方面的话。不是只在信仰和实践的事情上准确,它的任何话都是准确和没有错误的。 它反对任何以为「圣经作者因『用心良苦』而歪曲真理」的想法。

 

如果圣经从神而来,完全有权威,不能废去,所以必然没有错误。 咋看之下,这是合理的。如此,为什么今天需要为圣经无误而辩论呢?这辩论怎样开始的?为什么有某些基督徒相信圣经包含错误?最终,这样的事情,对我们了解上帝的能力有什么影响呢?

 

 

开始得好,不常结束得好

 

至于那些生在这争论中的人,我们似乎觉得它已经很久了,其实不然。其实它是一个比较新的议题,对一些人而言,可能会惊奇。作家和学者凌赛尔Harold Lindsell)说:「教会历史上,一致地相信整本圣经是神的话,无误无谬的,只有少许例外。」6 很清楚,早期教会以新约为默示,他们认为新约和旧约有同等的权威。 在整个教会史上,人人都认识圣经的权威,直到几百年前,圣经无误才服于新的『科学』思想。当时,只是考虑圣经有错误的可能性,于是圣经的整个基础就解,直至我们今天这团糟。让我们简短地环视教父们,从使徒时代开始,到中世纪,在这重要的主题上怎样讲。

 

使徒时代的教父就是那些和耶稣的十二个使徒有个人接触的人( A.D. 70-150)。我们有他们很多的写作,可以早期教怎样相信。在这些写作中,找到很多涉及教父们相信圣经默示、无谬、无误的事实。他们虽然未必使用同样的字眼(这些字是以后发展出来的),但是清楚地看见他们相信他们的教导。

 

革利免(Clement of RomeA.D. 95)对他的读者说:「你看见圣经,是真实的,是圣灵所赐的。你知道,写在其中的,没有不正义的或伪造的。7 革利免讲到保罗的写作:「他在灵里为你们写下真理。」(革利免前书四十七38  使徒约翰的一个门徒,坡旅甲Polycarp),也证实了保罗的写作。他这样讲及保罗:「准确地和可靠地教导真理」,因为他们有这样的教导(他的信),他们应该「自己醒察。」(坡旅甲2-39

 

还有很多写作,包括伪巴拿巴Pseudo-Barnabas)写的那些,10 帕皮亚斯Papias)、
安提阿的依格那修Ignatius of Antioch)、《黑马牧人书》The Shepherd of Hermas 、《十二使徒遗训》(The Didache 、和《致丢格那妥书》(The Epistle to Diognetus ,都清楚地显示,早期教会主张默示、无谬和无误。「总体而言,这重要的早期资料证实,约在主前150年的早期教会,东方的和西方的,都接受新约自称的神圣默示。教父们尊敬新约和他们尊敬旧约圣经一样,也就是:默示的、有权威的、绝对真实的、神的话。」11

 

在尼西亚前期(Ante-Nicene)和尼西亚(Nicene)教父期,也有这个信念。游斯Justin Martyr)这样讲及圣经:「当你听到先知在说话,似乎是他自己讲的,你不要以为是被默示的人讲的,却是神感动他们讲的。」12 真有趣,爱任Irenaeus)和使徒约翰的学生坡旅甲有个人的来往,他讲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是关于圣经的可靠性。他说:「唯一真实的和赐生命的信仰」是「使徒所得到的,又分与后人」, 因为主赐给 的使徒们一切,就是能力和福音,我们因此知道真理,就是关于神儿子的教义。」13 他继续说,这些写作超脱谎言谬误。

 

如此从使徒来的传统,存在于教会中,是永久在我们当中,让我们恢复那些使徒为我们提供的圣经证据。他们也写了福音书,在其中他们记载关于神的教义,指出主耶稣基督是真理,在 没有谎言……同样地,使徒们作为真理的门徒,也超脱一切谬误,因为谎言和真理不能相交……14

 

另一位教父,亚历山太的革利Clement of Alexandria)说,他能「证实我们所相信的圣经,来自全能的权威」,所以可以用来和所有异端格斗。 然后他列举圣经书卷的名字,而它们「都是律法和先知的教导,还有神圣的福音书。」15

 

几乎所有其他教父都主张默示/圣经无误的立场,包括他提安Tatian)、特土良Tertullian)、希波吕托斯Hippolytus)、俄利根Origen)、塞浦路斯Cyprian)、该撒利亚的优西比乌Eusebius of Caesarea)、亚他那修Athanasius of Alexandria)、和耶路撒冷的西里尔Cyril of Jerusalem)。16 不奇怪,这观念继续至中世纪的教父(c. 350-c. 1350)。耶柔米(Jerome)相信保罗是神所拣选的器皿「的确,因为他是律法和圣经的汇演。」17 奥古斯丁(Augustine)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神学家,他说:

 

我为你的好处讲这话。我只知道尊敬圣经正典的书卷:我只坚定地相信这些,其作者们完全没有犯错。如果在这些写作里,我对任何事情困惑,似乎和真理相反,我会毫不犹豫地认为手稿有毛病, 或者译者没有领会到真正的意思,或者我自己没有明白。至于其他所有书籍,当我读的时候,无论作者在圣洁上和学识上,都比我优越多,我不会仅因这是他们的意见,而接受他们的教导为真理;却会因为他们通过圣经或者推理争辩,使我认为他们是可信的。弟兄,我相信,这也是你的见解。我不需要讲,我能想象得到,你不希望你写的书,和使徒先知们的书,同样地被人阅读,被认为是没有错误。那就错了。18

 

在同期间,老底嘉会Council of Laodicea,主后363年)、希坡会Council of Hippo,主后393年)、和迦太基会Council of Carthage,主后397年)肯定圣经书卷的本质是有权威的,和提摩太后书三章16-17节的训告一致,圣经是神所『默示』的,是行为的绝对权威、必须遵守的、无谬的、引至所有真理。

 

这观点在整个中世纪都占优势,可见于另一个杰出的神学家阿奎Thomas Aquinas1225-1274)的教导,他说:「若主张福音书或任何圣经正典书卷有错误,或其作者撒谎,是不对的,因为信仰的实性就会被夺去,而其权威基础是圣经。」19 他又说:「真先知是被真理的灵所默示的,在 没有谎言,为此, 不能说虚假的话。」20 而且,「清楚地,根据圣经的本义,它没有不真实的。」21 他也同意奥古斯丁,说:「只有那些被认为是正典的圣经书卷,我才会这么敬重,因我相信作者在写作中没有任何错误。」22

 

我们怎样了解这些事情 呢?如果曾经和新约使徒有个人接触的使徒时代教父、早期教父、和中世纪教会的教师们,都支持圣经无误的观点,圣经可能包含错误的想法,是怎样不知不觉地产生的呢?为什么今天有一些福音派神学家尝试离开这个历史观点呢?

 

 

腐蚀圣经无误观点的影响

 

我们必须罪怪启蒙时代(enlightenment)的哲学影响,它暗中破坏了圣经无误的观点。导至现代圣经批判学的第一个影响就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所领导的「归纳法优越论」inductivism)。培根本来是一个虔诚的圣公会信徒。当英王钦定本圣经(King James的威信上升时,培根开始质疑学习的围和我们了解的能力。他基于实验和归纳推理,建议一个新的对真理的著手法。23 这是此运动的开始,它最终要藉著科学研究和了解,把圣经挪掉。虽然培根至死仍然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的归纳法最终成为启蒙时代最早的火花。24

 

接著之后,就是唯物主义materialism ,代表人是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 1588-1679 。物质主义说,一切都是有限,没有无限。换言之,我们眼见的,就是宇宙的一切;在物质宇宙之外,没有一个灵体的世界。

 

马上跟著来的,就是反超自然义antisupernaturalism,代表人是斯宾诺莎[Benedict Spinoza], 1632-1677)。如果唯物主义是真的,就没有神、没有天堂或地狱——没有超自然事物。在这新的『真理』亮光中,圣经必须被重估。 圣经讲的魔鬼附身,变为精神病。耶稣也不可能从死里复活,只不过是 的门徒相信 会复活,诸此此类。这个对圣经的『重估』就是圣经高等批判的开始。

 

反超自然义带来怀疑主义skepticism,代表人是谟[David Hume], 1711-1776)。谟因他对神迹可信的反驳而著名。他争论的要点是:神迹是违反自然律,但既然自然律常存,是更大的可能,那么聪明人应该以更大的证据为信念的基础。谟的论点曾是,现在也是,反对神迹的理性论点。虽然他的是论点非常弱,已经为基督教信仰做成极严重的影响。我们马上可以看见。

 

接著之后是不可知论(agnosticism,代表人是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既然神迹被『证实』为不可能,圣经沦为神仙故事,剩下来的就是不可知论——就是说,可能有神,但我们不知道关于 的任何事情。 康德(Kant)的观念是接著前面的哲学思想之后的一个合逻辑的结论。他结论说:科学可以处理一个可观察的世界,在它以外,我们根本不可能知道。

 

最后进化论来了(evolutionism,代表人是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达尔文尝试挪移基督教最后一把武器,就是:复杂生命来自创造主。达尔文的物竞天择理论,是一个不需要超自然起源的解答。生命可以自发而有,随著时间的推移,通过自然的过程。它可能进化为更高等的、更有组织的、和更能适应的生物,不需要一个神圣的创造主——一个大受欢迎的理论。

 

那么,仅仅几百年,圣经的世界观就完全被推翻了。 那本从前被认为没有错误的、不能废的、是教会的最后绝对权威的书,现在被『证实』为满布错误、传奇、和迷信。基督教仍然继续——但有著一个严重的问题:有这么多来自启蒙时代的『新真理』,那些愿意跟随耶稣基督的真基督徒怎样处理这本圣经呢?我们马上会看见,很多人让步了。

 

 

圣经观点大杂烩

 

在醒觉这些破坏性的哲理之后,对圣经主要出现了四个观点,直到今天。我们有福音派(evangelical)、自由神学(liberal)、新正统(neo-orthodox )、新福音派(neo-evangelical )的。第一观点,是早期历史上的观点,后面三个,都是向『新真理』,所谓科学进步,作出让步的。

 

福音派对圣经的观点是:圣经就神的话。包括上边讲过的三个『IN——相信圣经是神的默示、无谬、无误。 福音派也主张唯独圣经(Sola Scriptura),一个著名的改教运动时的教义,说只有圣经是有权威的(相对于教皇、或使徒传统),还有保存圣经的观念。

 

自由神学相信圣经包含神的话。一方面,圣经有错误,常有人为的错误,误述了真理,使写下来的记载腐化。有一个常有的信念是:某书的作者,其实不是他本人,诸如此类;另一方面,圣经里还是有一些真理, 他们使用高等批判帮助他们鉴别真理和谬误。

 

新正统的立场和他们非常接近,新正统认为圣经变为神的话。 圣经虽然有错,但人和耶稣基督相遇,就可以听到神的声音。 于是,必须区分人的声音和神的声音。正如自由神学的观点一样,他们也使用高等批判去决定什么是真理、什么不是。

 

这样,有一些基督徒,希望找到办法去应付启蒙时代所得到的『新真理』。 他们相信一本有错谬的圣经和基督教可以完全和谐。可是,这是错的, 福音派人士最好避免同样地让步。下面是原因:

 

 

圣经无误是第一只的脚

 

前文讲到基督教信仰有如一张三脚桌子:默示、无谬、无误。从我们对启蒙时代的讨论,清楚可见,无误是第一只倒塌的脚。从霍布斯、斯宾诺莎、谟等人,我们看见逻辑思路:(1)神迹是不可能的,(2)没有超自然事情(一切都是自然的),(3)当圣经讲到这些事情,它是错的,(4)它不可能来自一个完美者(不是默示的),(5)所以,它没有绝对神圣的权威,对人没有约束性(不是无谬)。

 

 

以后会怎样演变呢?

 

问题是,一旦大闸开了,它以后会演变成什么样子呢?当一段经文被视为不可能,它的超自然力量被剥夺,唯一结论就是说,圣经作者犯错了,圣经无误台,跟著默示和无谬也台。 一旦我们认为某段经文似乎是传说、传奇、或者太过分的神迹,为什么不可以丢弃其他呢?有说,这不过是「滑坡」论证。可是,不要赶快去驳回这想法。若有一位会计师自称神圣般无谬、无误但他犯了一个错误, 那么我们就有理由不相信这位会计师在其他事上的无谬误宣称。同样地,如果圣经自称无谬误,但犯了一个错误,我们也不能相信它所讲的任何事情是无谬误。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可以质疑任何一段经文是否有神性权威。

 

一旦我们让步,认为有一段经文是传说或虚构,怀疑之门就会大开,我们会怀疑全部福音书记载。的确,最近重估马太福音27章圣徒复活记载之事,引起对其他重要经文的重估。 除了否认圣徒身体复活之外,黎康纳继续宣称:1)他否认:当耶稣说:「我是」众人退后倒在地上(约十八4-6)是历史事实;25 2)否认四本福音书都记载的,墓前的天使(太二十八2-7,可十六5-7,路二十四4-7,约二十11-14)是历史;26 3)宣称福音书的文艺作品类型为希腊-罗马传记,他称之为「灵活的文艺作品类型」,这类作品「常常难于决定它属于历史方面,还是传奇的开始」;27 4)此外,在2009年春季,黎康纳巴特·Bart Ehrman)在南方福音神学院辩论,他说,关于耶稣钉十架的日子:「我想,约翰可能为了神学原因,改变那日子——建立一个神学论点。」28

 

 

黎康纳将是下一个巴特·曼吗?

 

黎康纳似乎会发展为下一个尔曼,还有一行列的福音派学者跟在后面。

 

巴特·曼是谁?为什么他在我们这个讨论中重要?巴特·曼是一个警号,警告那些尝试否决难解经文的福音派人士可以变成什么样子。我们可以看见,这样的事情发展的逻辑结果:一个否定,最终带来对基督教信仰的完全否定。让那些曾相信的人,落在一个可怜的不可知主义中。

 

曼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典型的福音派基督徒。他读高中时,从青年归主校园团契(Campus Life Youth for Christ)听到福音,决志成为重生得救的基督徒。 作为一个新基督徒,曼非常热情为主工作,持基要主义福音派的圣经观点。他相信圣经有权威,没有错误,于是进入慕迪圣经学Moody Bible Institute)学习圣经神学,后来转到惠顿学而毕业。然后,他进入普林斯顿神学Princeton Theological Seminary)进修。

 

普林斯顿神学院,曼对圣经的观点改变了。这是因为一篇学期终研究报告,关于马可福音二章一段困难的经文。在这段经文里,耶稣讲到大卫吃了陈设饼,马可说,这时亚比亚他是大祭司(可二26);经文是引自撒母耳记上二十一章1-6节,而这段经文说亚希米是大祭司——圣经怎么可以说是没有错误呢?29 曼在报告中以「又长又复杂的论点」来解决这圣经难题。  他相信他的教授也会欣赏他的努力,但曼这样讲:

 

……在我的报告后边,他只写了一句评语,不知怎的,好像刺进了我的心。他写著:「可能马可弄错了。」我开始思想,想到我花在这报告上的所有工夫,我明白我使用了别致花俏的释经法来来解决这问题,而我的解答实在有一点拼命。我最后结论是:「嗯……可能马可真的是弄错了。」30

 

接著之后:

 

我一旦这样接受,大闸就开了。如果马可福音第二章有一个很少的、微不足道的错误,其他经文也有可能有同样的错误。也许,耶稣后来在马可福音第四章讲的芥菜比地上的百种都小」,也许我不用找一个解释,来圆说为什么芥菜种是最小的,而我确实知道它不是最小的。也许这些『错误』也有比较大的。当马可说耶稣在逾越节晚餐之后一天死(可十四12;十五25),而约翰说 在逾越节之前一天死(约十九14),也许他们的报导有差异。或者,当路加记载耶稣出生,约瑟和马利亚来到伯利恒不到一个月就回到拿撒勒(然后到圣殿行洁净之礼,路二39)而马太说他们逃到埃及(太二19-22),可能真是有差别的报导。 或者,当保罗说他在大马色路上归主之后,他没有上耶路撒冷去,去见那些在他以先的使徒(加一16-17),而使徒行传说,那是他离开大马色后的第一件事(徒九26——可能真有差异的报导。31

 

因为让步,认为马可二章可以有一点小小的错误,黎康纳变成一个羽翼丰满的自由派,终于成为一个不可知论者。这样,如果我们接纳圣经里有一点点错误, 圣经里就再没有任何神圣的肯定性,而基督教的基础就溃了。为什么事情必须最终变成这样的呢?

 

 

圣经是我们唯一拥有的特别启示

 

攻击圣经的无误,就是攻击特别启示。我们只能从两种途径知道真理。第一是普通启示、第二是特别启示。 透过普通启示,我们可以认识关于神的一些事情 凭理性和推理,我们明白,这个广大和复杂的宇宙,一定有一个创造主和设计者。 我们也清楚知道有一个绝对的道德律。当有人错待我们,我们从自己的反应,明白什么是对或错,直觉地知道自己不应该这样对待其他人。32 可是,我们凭逻辑、理性、感觉、和推理,所得到的关于神的知识,是有限的。

 

所以特别启示很重要。虽然我们的普通启示是有限的,但藉著特别启示,我们可以知道神所愿意启示的一切。通过特别启示,我们知道以下的真理: 1)三位一体的神,(2)基督由童贞女所生,(3)基督神性,(4)基督牲而死,完全足够为人赎罪,5)基督神迹的身体复活,(6)救恩完全凭信心,唯独基于基督的工作,(7)基督将身体再来,(8)得救的人有永恒的福乐,和(9)不得救的人将面对永久的有意识的刑罚。33

 

圣经是我们唯一的特别启示。 如果我们拒绝特别启示,就只剩下普通启示了。我们所能知的,就是:有某个神, 赐我们道德律,而我们人人都失败,没有遵守。我们就不能认识这位神,不断地想起自己失败,没有讨 喜悦,对我们的过去和将来都不能肯定,活在悲惨和无知的可怜状态,直到我们进入不可知的死后世界。多可怕的存在形态!

 

所有一切都从一个小小的让步开始,接受圣经有一个小错误,正如巴尔 正如黎康纳等人现在所做的。如果历史会重演,这样继续,他们最后有可能都变成不可知论者。 当然,事情不一定会如此发展,但这诚然是一个合理的推论。 请思想下面的假设:

 

 

基本逻辑论点

 

如果我们接纳圣经包含错误,我们就是说:(1)有0.0_1% 100%的错误,而实际的数量不知道,它可能是微一点错误,或者100%的错误;(2)相对而言,0% 99.9_% 是正确的;(3)但是,不正确者,就是不附合现实,所以不可能有神圣权威。于是圣经的90%有神圣权威,其他80% 0%则不知道;(4)于是,耶稣就是有错了,因为 相信圣经有100%神圣权威;(5)于是耶稣就不是神,因为神决不至说谎(无论有意无意);(6)耶稣不能为罪人,因为 是一个有瑕疵的罪人(他撒谎或误述真理),那么,我们就仍然是罪人; 7)此外,我们不能肯定任何我们作为基督徒,藉著特示所能有的盼望:耶稣无罪的生命,能成为代死赎罪的牺牲的资格,唯独藉著基督的工作,因信得著救恩,再来的盼望,信徒永恒有意识的福乐等等; 8)我们只能肯定从普通启示所得的知识:有神,我们没有遵守 的道德律;(9)我们落在很可怜的光景中,我们被判罪,又不能认识神(不可知论)。

 

这正是启蒙时代的哲学家们把将我们社会导至的光景,正是巴特·曼自己最后的光景,也是黎康纳和他的同道人的最终光景。

 

 

预防真理腐化

 

 我们可能做什么以预防「真理腐化」?万幸,已经有措施,高举福音派对圣经的观点,防止以后腐化。1977年,「国际『圣经无误』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Biblical Inerrancy ,简称ICBI 已经成立,特别是为了防止圣经无误观点的腐化。基督教领袖、神学家、和牧师们,在十年内,聚集了三次。在第一次集会时,联合签处了一份文件:「芝加哥圣经无误宣言」(The Chicago Statement on Biblical Inerrancy),清楚地为圣经无误下定义。这份文件被称为「教会的里程」,因为它是由二十世纪中一群规模最大、最广泛、福音派新教的学者们聚合一起所创作的一份共同的神学文件。它也可能是教会历史上,第一份有系统的、无所不包的、基础广泛的、学术的、教条式的,关于圣经的默示和权威的宣言。34

 

因为它是一份这样的文件,所以我们把它放在附录二。所有重视圣经无误的人,应该好好阅读、明白、肯定和提倡这文件所讲的。

 

 

呼吁大家实话实说

 

可是,仅有一份像芝加哥圣经无误宣言的文件,似乎还不足够,它必须强制执行。可以这么说。任何有孩子的人都知道,光是有家规是不足够的,规则必须强制执行,否则孩子们就表现得有如没有规则,于是进一步溃。

 

结论是,我们现在某些福音派学者圈子中看见,有人仍然再次离开传统的圣经无误观点,所以规则必须强制执行。如果黎康纳博士(他现在休斯敦浸信会大学)和那些支持他的人,愿意相信福音书里有传说或者传奇,其记载并非百分百事实,那无所谓。但是,他们不能将这样的观点叫做圣经无误。喜欢叫它做什么都可以,但不要说是福音派。这是一个新福音派的观点。神学院领袖和福音派团体应该挺身,以免进一步腐化,现在是时候了。 下面是芝加哥圣经无误宣言的话:

 

以本宣言正面回应现今基督教众与世界对圣经无误教义的误解,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我们提出这个宣言的意图不在争论,在谦卑与爱心。我们希望靠神的恩典,在面对未来因此产生的对话时秉持相同的态度。我们知道很多否认圣经无误的人,在其他信念与行为上并未表现出这种否认的后果;也知道承认此教义的人,在生活中时常未能真正使自己的思想、举止、传统、习惯臣服于神的道35

 

愿意神帮助我们能到成这目标,因为圣经无误是一切的基础。

 

 

 

附录一:对马可福音二章26节难题的答案

 

我们最近将《当批评者问》(When Critics Ask: A Popular Handbook on Bible Difficulties36 放上网。这网上档案函盖从创世记到启示录,每一个主要的圣经『矛盾』。 你可以点击这里使用这档案。

 

马可福音二章26节曾叫曼放弃圣经无误。这里有让你满意的答案

 

 

附录二:芝加哥圣经无误宣言全文

 

芝加哥圣经无误宣言的全文:   http://defendinginerrancy.com/chicago-statements/ 。(译按:中文概括翻译在: http://www.chinesechristiandiscernment.net/others/S_chicago_inerrt_stmt.htm

 

 

 


1 R. Albert Mohler,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Biblical Inerrancy and the Licona Controversy,” accessed September 14, 2011, http://www.albertmohler.com/2011/09/14/the-devil-is-in-the-details-biblical-inerrancy-and-the-licona-controversy/.

2 Credo House Ministries, “Press Release: Michael Licona Response to Norm Geisler,” accessed September 8, 201,http://www.reclaimingthemind.org/blog/2011/09/press-release-michael-licona-response-to-norm-geisler/.

3 Ibid.

4 The phrase “given by inspiration of God” is the single Greek word ?e?p?e?st?? (theopneustos) and means quite literally “God breathed.”  That is a great description of Scripture—that it is breathed out by God.  The word ?e?p?e?st?? is also translated “by inspiration” and forms the basis of the evangelical concept of inspiration.  Because it is God-breathed, it is authoritative, and profitable for reproof and instruction.  The basis for its authority is that it is breathed out or inspired by God who cannot error, and therefore all of it is without error.

5Wayne Grudem, Systematic Theology: an 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Doctrine (Leicester, England: Inter-Varsity Press, 2004), 90.

6 Harold Lindsell, The Battle for the Bible (Zondervan, 1978), 42-43.

7 R. Brannan (Trans.), The Apostolic Fathers in English (Bellingham, WA: Lexham Press, 2012).

8 Ibid.

9 Ibid.

10 Pseudo-Barnabas is so named because it was initially believed to be written by the wrong person.

11 Norman Geisler, Systematic Theology, Vol. 1: Introduction, Bible (Minneapolis, MN: Bethany House Publishers, 2002), 284.

12 A. Roberts, J. Donaldson & A. C. Coxe, Ed., The Ante-Nicene Fathers, Volume I: The Apostolic Fathers with Justin Martyr and Irenaeus (Buffalo, NY: Christian Literature Company, 1885), First Apology 36.

13 Ibid., Against Heresies 3, preface to chap. 1

14 Ibid., Against Heresies 3.5.1

15 A. Roberts, J. Donaldson & A. C. Coxe, Ed., The Ante-Nicene Fathers, Volume II: Fathers of the Second Century, (Buffalo, NY: Christian Literature Company, 1885), Clem. Al., Str. 4.1.

16 Norman Geisler, Systematic Theology, Vol. 1: Introduction, Bible (Minneapolis, MN: Bethany House Publishers, 2002), 284-288.

17 P. Schaff & H. Wace, Ed., A Select Library of the Nicene and Post-Nicene Fathers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Second Series, Volume VI (New York: Christian Literature Company, 1893), 98.

18 Philip Schaff Ed., A Select Library of the Nicene and Post-Nicene Fathers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First Series, Volume I: The Confessions and Letters of St. Augustin With a Sketch of His Life and Work (Buffalo, NY: Christian Literature Company, 1886), 350.

19 Thomas Aquinas, Summa Theologica, Complete English ed. (Bellingham, WA: Logos Bible Software, 2009), STh., II-II q.110 a.3 resp.

20 Ibid., STh., II-II q.172 a.6 ad.2

21 Ibid., STh., I q.1 a.10 ad.3–2

22 Ibid., STh., I q.1 a.8 ad.2

23 M. Galli and T. Olsen, 131 Christians Everyone Should Know (Nashville, TN: Broadman & Holman Publishers, 2000), 354.

24 It is worthy of noting that Francis Bacon actually believed strongly that the use of rationality and his inductive approach would lead one to conclude that God exists. His high regard for both science and the Bible can be seen in his statement: “There are two books laid before us to study, to prevent our falling into error; first, the volume of Scriptures, which reveal the will of God; then the volume of the Creatures, which express His power.” See Henry M. Morris, Sir Francis Bacon (El Cajon, CA: Masters Books), 1990.

25 Michael Licona, The Resurrection of Jesus: A New Historiographical Approach (IVP Academic, 2010), 306, note 114.

26 Ibid.,185-186.

27 Ibid., 34.

28 (Geisler, Licona’s Denial of Inerrancy: The List Grows 2011) Norman Geisler, “Licona’s Denial of Inerrancy: The List Grows,” accessed December 22, 2011,http://www.normangeisler.net/Articles/Bible/Inspiration-Inerrancy/Licona/evidencebroadens.htm.

29 There are many satisfactory resolutions to this passage.  One can be found under Appendix 1.

30 Bart Ehrman, Misquoting Jesus: The Story Behind Who Changed the Bible and Why(HarperOne, 2007), 9.

31 Ibid., 9-10.

32 The Bible validates general revelation.  Paul says mankind clearly perceives God but doesn’t receive Him (Romans 1:18-22) and later says that mankind has the work on the moral law on their hearts, so they are without excuse (Romans 2:14-16).

33 These along with inspiration are the beliefs that define an evangelical Christian. See Norman Geisler, Systematic Theology, Vol. 1: Introduction, Bible (MN: Bethany House Publishers, 2002), 15.

34 See “Record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Biblical Inerrancy,” Dallas Theological Seminary, accessed May 12, 2014,http://library.dts.edu/Pages/TL/Special/ICBI.shtml.

35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Biblical Inerrancy, “Chicago Statement on Biblical Inerrancy,” 1978, http://library.dts.edu/Pages/TL/Special/ICBI_1.pdf.

36 Norman Geisler and Thomas Howe, When Critics Ask: A Popular Handbook on Bible Difficulties (Wheaton, Ill.: Victor Books, 1992), 370.

 

 

 

 

分享於:http://blog.sina.com.cn/s/blog_c036712e0102vqt5.html

 

回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