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简体  

天主教信仰改變了嗎?

刊登於《教會》201609月號(總第61期), https://www.churchchina.org/archives/160907.html

張逸萍

 

 

近年常有人問﹕天主教信仰是否改變了?是否已經和更正教(Protestant,即通常說的基督新教)接近了?我相信引起這問題的原因有﹕首先,天主教的第二次梵蒂岡會議Vatican II,簡稱梵二1962-1965),據說把天主教帶進了一個現代化的階段;此外,今天有一些更正教和天主教複合的提議。那麼,讓我們來思想﹕天主教信仰改變了嗎? 

自從羅馬皇帝君士坦丁改信基督教,一夜之間,教會進入一個新時代,也因此,她的信仰慢慢轉變,加上各種新的教義,例如 431年開始敬拜聖母馬利亞(1854年天主教又有馬利亞無原罪的講法,然後又在1950年宣布馬利亞升天)。直到1517年,馬丁183¡E路德把他的《九十五條論綱》釘在教堂大門前,于是改教運動的序幕揭開了。

 

兩個代表性的會議 

天特會議堅持的信仰 

天主教為了回應改教運動,于1564 年召開了天特會議Council of Trent,或作特倫多大公會議),發表他們的信條,澄清天主教和更正教信仰的不同,聲明傳統是教會信仰的權威之一,以及聖事有七件等;並且發出聖咒,詛咒信仰不相同的人。這個信仰宣言指出了天主教和更正教在信仰上的基本分別。節錄如下﹕ 

我堅決接受使徒的和教會的傳統,……我根據聖教會的解釋,接受聖經……她有特權決定聖經的真正意思。……我接受七件聖事……是主耶穌基督所建立……是人類救恩所必須的,……七件聖事就是﹕聖洗、堅振、聖體、懺悔、傅油、聖秩、婚姻。這些聖事授予我們恩寵[1]……我亦接受天主教會所批准的聖事儀式。……同樣地,我公開表示,在彌撒中,一個真正的、適當的挽回祭是獻給天主的……我們的主耶穌實在是以物質形式存在于聖體中。……我堅信煉獄,信徒的祈禱可以幫助被拘留其中的靈魂。……我堅信那些和基督同統治的聖徒應該被尊敬,他們為我們祈禱,他們的遺寶可以被崇拜。我堅信基督、聖母和其他聖人的像應該被崇拜。……我堅信教會有大赦的能力。……我答應服從羅馬教皇,他是有福的彼得的繼承人。……我毫不懷疑地接受和承認教會的所有教義……尤其是這個神聖的天特會議所決定的……同時,我譴責、否決和詛咒任何相反的提議……[2] 

簡而言之,天主教表示,信徒必須相信接受﹕(1)教會是解釋聖經的最高權威;(2)天主透過七件聖事賜人恩寵;(3)耶穌以物質方式存在于彌撒的聖體中;(4)煉獄;(5)崇拜聖母和其他聖人;(6)大赦;(7)羅馬教皇和羅馬教庭。不然,該受咒詛。 

梵二之後,為了反映梵二的現代化信仰、革新的禮儀、新時代的生活,天主教教庭決定重訂教理,1986年編輯《天主教教理》(Catechism of the Catholic Church,下面簡稱《教理》),1992 年最後被批准,1996 年被翻譯為中文。[3] 

所以,天主教信仰若改變了,和更正教接近了,我們可以預期天特會議的上述教義,從這新版的《教理》裏消失了。 

現在讓我們在《教理》裏搜尋一下。 

 

梵二會議堅持的信仰 

1、教會是解釋聖經的最高權威 

《教理》清楚表示,正確解釋或傳授天主聖言的職務,只交給教會訓導當局,因為他們是彼得的繼承人。[4]教會受托傳遞及解釋啟示……該以……熱忱和敬意去接受和尊重。[5] 

2、天主透過七件聖事賜人恩寵 

天特會議和現代的《教理》都提到七件聖事,就是——聖洗、堅振、聖體(感恩)、懺悔、傅油、聖秩、婚姻。[6]《教理》對七件聖事闡明如下﹕ 

1)聖洗 

《教理》說﹕藉著聖洗,我們從罪惡中獲得解放,重生為天主的兒女,成為基督的肢體,加入教會一切罪惡,包括原罪和本罪,……都得赦免,因此人為獲得救恩,聖洗是必要的[7] 

2)堅振 

《教理》說,堅振聖事是為了加強領洗時的初步承諾,使聖洗的恩寵達到圓滿,叫人更得力量,與基督更緊密地聯系,以言行去宣揚信仰。在人的靈上蓋了一個不能磨滅的、屬神的印記……”[8] 

3)聖體 

天主教的聖體,也就是基督徒的擘餅或者聖餐。《教理》認為,聖體聖事,又叫彌撒,加強信徒與基督的契合。天主賜予更多恩寵,使人與罪惡隔離,叫信徒有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上帝的旨意。[9] 

4)懺悔 

《教理》說,懺悔聖事使人重新生活在天主的恩寵中,與天主和好,帶來真實的靈性複活;又叫人與教會和好,重新被接納;並預嘗審判,叫罪人藉著悔改和信德皈依基督,出死入生。[10] 

5)傅油 

《教理》說﹕聖神賜給某些人有治病的特殊神恩,以顯示複活之主恩寵的力量。不過即使是最懇切的祈禱,也不常會治愈一切疾病。……教會相信基督是靈魂和肉身的醫生;他的臨在能給予生命。[11] 

6)聖秩 

天主教的聖秩,近似于基督徒的按立典禮,所按立的有主教職、司鐸職、執事職三個等級。 

《教理》說﹕因聖秩聖事的效力,司祭以基督元首的身份而行動……他就享有以基督自己的權能而行動的權力,因為他代表基督。[12] 

7)婚姻 

《教理》說﹕由于婚姻禮儀慶典是聖化的聖事行動,……它本身一定是有效的、有價值的和有效果的[13]使夫婦間的愛情更趨完美,並且鞏固他們那不可拆散的結合[14] 

以上可見﹕現在天主教不僅仍然舉行這七個儀式,稱之為聖事,更仍然堅持這些儀式,認為參與者可得到從神來的恩寵。另一方面,基督徒雖然也有一些這樣的儀式,但我們並不認為儀式本身有功效,儀式只代表背後更重要的事情。 

3、耶穌以物質方式存在于彌撒的聖體中 

這一點的爭論,就是我們所反對的天主教的變質說Transubstantiation),他們認為﹕擘餅的餅和酒會變成真實的耶穌的身體和血。 

《教理》說﹕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身體和血,連同他的靈魂和天主性,即整個基督,真正地、真實地且實體地蘊藏于至聖的感恩聖事(聖體)之內。……基督是藉著餅酒轉變成為基督的體血,而親臨在這聖事裏。並且聲明,這是天特大公會議綜合天主教的信仰,……所以,教會一直確信,如今在這神聖大公會議,再度予以宣布﹕藉著餅與酒的被祝聖,餅的整個實體,被轉變成為我主基督身體的實體;酒的整個實體,被轉變成為他寶血的實體。這種轉變,天主教會恰當地、正確地稱之為餅酒的實體轉變(transubstantiation)[15] 

顯而易見,《教理》完全支持天特會議的決定。 

4、煉獄 

《教理》說﹕那些死在天主的恩寵和友誼中但尚未完全淨化的人,雖然他們的永遠得救已確定,可是在死後仍須經過煉淨,為得到必需的聖德,進入天堂的福樂中。教會稱被選者最後的煉淨為煉獄,那絕不可與被判入地獄者的處罰相比。……這煉獄的訓導是依據為亡者祈禱的做法,……教會自始便紀念亡者,為他們奉獻祈禱,尤其是感恩祭,為使他們得到煉淨,進入天主的榮福直觀中。教會也鼓勵人為亡者行施舍、得大赦和作補贖。[16] 

可見,除了沒有再賣贖罪券之外,天主教對煉獄的觀念原封不動。 

5、崇拜聖母和其他聖人 

《教理》表示﹕在傅油禮中,教會向臨終的基督徒說﹕“……當你離開這個生命,願童貞馬利亞和所有天使聖人來迎接你。[17] 又認為﹕那些已經在天上受光榮的信友就是榮福童貞馬利亞,以及所有聖人聖女。[18]可見,聖母和其他聖人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馬利亞被認為是基督之母、教會之母[19],所以他們對榮福童貞敬禮。但是他們謹慎地說﹕這項敬禮……與對降生的聖言(耶穌)、對聖父及聖神的欽崇禮,仍然有本質上的區別……”[20]雖然說對聖母的敬拜,不是對上帝的敬拜,但是《玫瑰經九日敬禮》多次說﹕我們謙恭地跪在你腳前,獻上玫瑰花冠……”[21] 

天主教也說﹕天主教徒有時在耶穌和聖人的雕像前鞠躬或跪下……但不算敬拜。[22] 

聖經卻吩咐我們﹕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不可跪拜那些像(出20:4-5)。所以,他們實在是崇拜聖母和其他聖人,今天仍然如此。 

6、大赦 

根據《教理》,大赦的意思就是﹕罪惡雖蒙寬赦,使罪過的永罰獲得赦免,但是暫罰仍然存留著,而大赦是在罪過已蒙赦免後,因罪過而當受的暫罰也在天主前獲得寬赦。信友可以靠諸聖相通的助力,使那痛悔的罪人,能更早且更有效地淨化罪惡帶來的暫罰。這些諸聖相通的精神財富,被收藏在教會的寶庫中。[23] 

換言之,天主教仍然相信某些人的功績,可以幫助其他有罪的人,而教會有權分發這些功績。 

7、羅馬教皇和羅馬教庭 

《教理》表示﹕教宗——羅馬主教和聖伯多祿(彼得)的繼位者,……以基督代表及整個教會司牧的職務名義,對教會有完全的、最高的、普遍的權力,能時常自由地使用世界主教團若不以羅馬教宗為其首領……便毫無權力[24] 

《教理》還表明﹕正確地解釋書寫的或傳授的天主聖言的職務,只委托給教會內活生生的訓導當局,即是與伯多祿的繼承者——羅馬教宗共融的主教們[25],而且當教會訓導當局欽定信條時,亦即當它提出蘊藏在天主啟示內的真理,……要求基督子民以堅定不移的信德同意並予以接納時,都是完全憑靠受自基督的權力[26] 

所以今天的天主教徒仍需忠誠地相信羅馬教皇和羅馬教庭。

 

總而言之,今天的天主教,仍然堅持天特會議的七點。也就是說,信仰方面沒有任何改變。 

 

“梵二”帶來的改變 

那麼為什麼說﹕第二次梵蒂岡會議是天主教的現代化裏程碑呢? 

首先,我們在新版《天主教教理》中,再看不見任何咒詛。雖然天特會議所講的七聖事仍在,但該書不會說﹕信徒必須相信接受……不然,該受咒詛。所以,她的口氣改變得溫和了。 

其次,在一些做法上,她也有改變。例如,彌撒不再使用拉丁文﹕梵二大公會議禮儀改革,教會提倡用本地語言舉行彌撒。[27] 音樂亦然﹕自梵二大公會議開始,教會因為牧靈的需要,……主張必須放棄拉丁文聖樂(或是暫擱一旁),以便發展新的本地化禮儀和音樂……”[28] 

最後一點——實在是最重要的——她對其他宗教信仰的態度改變了!不止于講話溫和,而且開始主張普世救恩! 

《教理》中有這樣一句話﹕至于那些尚未接受福音的人,也以各種方式走向天主的子民……”[29] 

對于猶太教,《教理》說﹕猶太人的信仰已經是對天主在舊約中的啟示的響應……舊約的天主子民與天主的新子民都走向相似的目標﹕即期待默西亞(彌賽亞)的來臨(或再來)[30] 

對于東正教——“既信奉基督,並有效地接受了聖洗,便與公教會建立某種共融,縱使不很完善……只差少許就能達致圓滿……”[31] 

對于回教——“天主的救恩計劃,也包括那些承認造物主的人,其中首先要推回教徒……”[32] 

至于其他宗教,仍在幽暗和形象中尋找一個未識之神,但天主離他們並不遠,……教會都視之為接受福音的準備’……”[33] 

對基督徒又怎麼樣呢?《教理》說,天主的教會從起初就出現了分裂,但是他們並不怪責那些生于這些分裂團體之人,天主教會應以兄弟般的敬愛包容他們……承認他們為主內的弟兄。但是很多聖化的真理和聖神其他的恩寵,只有在天主教中找得到。所以《天主教教理》呼籲合一。[34] 

那麼,天主教怎樣解釋教會之外沒有救恩呢?《教理》繼續說﹕誰若知道公教會是天主藉耶穌基督創立的,是得救必經之路,而不願意加入或不願意在教會內恒心到底的,便不能得救,但是一個人若非因己罪,而不認識基督的福音及其教會,卻能真心誠意地尋求天主,……也能獲得永遠的救恩[35] 

意思就是說﹕基督徒若知道教會之外沒有救恩而不投向她,則不能得救!口氣雖然溫和了,但和信徒必須相信接受……不然,該受咒詛沒有太大分別! 

今天的天主教公開明確地宣告普世救恩。例如,台灣天主教的宗教交談與合作委員會就在網上表示﹕上帝有很多名字,像是﹕天父、阿拉、上帝、救主、耶和華、佛陀……”[36] 

為了現代化,天主教忘記了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 

 

基督徒怎樣面對? 

既然天主教自梵二後的改變不在信仰(普世救恩是例外),只在口吻和做法。基督徒應該如何面對?希望弟兄姐妹們﹕ 

1)不要誤以為天主教和基督徒現在的信仰一樣,要明白兩者複合的提議是沒有基礎的。 

2)當我們和天主教徒談道時,我們應該格外留意他們現在接受普世救恩的問題。 

3)既然天主教徒現在能使用自己的語言聚會和讀經,我們祈求上帝開他們的眼晴,讓他們看見真救恩不在羅馬教會,只在基督十架。 

4)讓我們永不忘記,我們信仰的中心乃基督十架救贖罪人的福音,聖洗、大赦、普世救恩等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正如使徒保羅所宣告的﹕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林前2:2

 

 

[1] 天主教慣稱恩典恩寵——編者注 [2] John H. Leith, Creeds of the Churches: A Reader in Christian Doctrine from the Bible to the Present, 3rd ed. , Atlanta: John Knox Press, 1982, pp.440-442. [3] Alfred McBride, Essentials of the Faith: A Guide to the Catechism of the Catholic Church, pp. 9-15. [4] 《天主教教理》,香港:香港公教真理學會,1997年,第28頁。該書內容也可見http://www.vatican.va/chinese/ccc_zh.htm2016829日存取)[5] 同上,第27頁。[6] 同上,第297頁。[7] 同上,第298-311頁。[8] 同上,第311-319頁。[9] 同上,第 337-339頁。[10] 同上,第344-356頁。[11] 同上,第363頁。[12] 同上,第372頁。[13] 同上,第389頁。[14] 同上,第393頁。[15] 同上, 333-334頁。[16] 同上, 250-251頁。[17] 同上, 248頁。[18] 同上, 331頁。[19] 同上, 234頁。[20] 同上, 237頁。[21] 嘉祿V.雷熙著,黑幼龍譯,《玫瑰經九日敬禮》(香港教區),第9-10頁。[22] Catholic Answers tract, “Do Catholics Worship Statues?”,原文鏈接﹕http://www.catholic.com/tracts/do-catholics-worship-statues2016829日存取)[23]《天主教教理》, 356-357頁。[24] 同上,第218頁。[25] 同上,第28頁。[26] 同上,第29頁。[27] 天主教高雄教區聖保祿福傳中心,認識天主教,原文鏈接﹕http://www.catholic.org.tw/m99121kh/Catholic.html2016829日存取)。[28] 蘇開儀,聖詠團(天主教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原文鏈接﹕http://www.catholic.org.tw/theology/public/liyi/topics/music/su/text6.htm2016829日存取)。[29] 《天主教教理》,第208頁。[30] 同上,第208頁。[31] 同上。[32] 同上。[33] 同上,第209頁。[34] 同上,第202-203頁。[35] 同上,第209-210頁。[36] http://www.catholic.org.tw/cirpcu/Image/001bg.jpg2016829日存取)

 

 

 

 

 

分享於﹕https://www.facebook.com/lois.chan.568/posts/553040428221130


 

 

回「天主教」主頁

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