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简体  

《为真道争辩》中册

第二十五章

一贯道

张逸萍

 

 

           

            今天的西方人仕喜欢高唱﹕「所有宗教殊途同归,条条大路通罗马」,而很多不认真的人,也会随随便便的说﹕「所有宗教都是一样的,都是劝人为善的」。但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一贯道早将这个理念带到高峰,他们认为世界有五个宗教(儒、释、道、耶、回)是同源合一的,教义可以划上等号。一贯道称,她乃上天所降之大道,其历史渊源和道统,承袭自远古的伏羲氏,乃历代圣神运用心法,日渐阐明的同一宝藏。

 

 

历史

 事实上, 「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观念,早在南北朝(公元前561年)就有初型。例如当时三教共尊「关公」,儒家称之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之为「护法爷」;道教则把他叫做「崇富真君」。在历史上,这三教之间,各信各的,各拜各的,互不干涉,偶尔也会把所有的神拼在一起合拜。[1]后来,一贯道也融合了一些通俗的佛教事物﹕[2]

 1 。弥勒佛——这是佛教徒所等候,将会降世救苦救难的佛。

 2 。摩尼教——祆【音﹕ xian 】教( Zoroastrianism )认为,宇宙是由光明和黑暗二元组成。摩尼教的神就是「明王」;在信徒心目中,与弥勒佛差不多。

 3 。白莲会与白莲教——开始时是正统佛教的一分支,劝人念阿弥陀佛、做善事,死后可到西方净土白莲地。后来它被明朝的朱元璋定为邪教,而清朝亦继续禁止,但她仍然暗暗的传流下去。

 经过不断的演变,清朝时白莲教出身的王国一,取自《论语》的「吾道一以贯之」,正式改名为「一贯道」。民国初年,由于回教和基督教的传入,于是张天然倡导五教合一。一贯道现传至台湾。[3]

 日据的台湾民间流行「扶鸾降笔」(鸾,音﹕ luan ,即扶乩,或交鬼),这现象被认为是神明下降、宣达神意、预言凶吉、甚至开方医病。后来的「鸾堂」更富「儒释道一家」的精神。[4]台湾光复后,由于一贯道「伤风败俗」和有「政治阴谋」,所以被取缔。但在被禁后,仍一直以各种形式出现,直到1987年才被政府算为合法,并在台北成立总会。如今他们不但深入基层,甚至已扩展至中上阶层及知识分子。[5]

 一贯道自称在台湾拥有一百多万信徒。[6]而且有四百万人曾经参加入教仪式,约有一百万人是活跃的道亲(一贯道的信徒称「道亲」),教派共有十四组。在香港有三百佛堂,信徒约五万人。至于外地如日本、新加坡、印尼及欧美等地亦有信众,但仍以华人为主。[7]

 

 

教义

 (一)神观

 他们最高的神是「明明上帝」,或作「无极老母」、「无生老母」、 「老母娘」。她住在看不见的「理天」中。因为是万物之源,故以母性称之,有时 mu」的符号来代表。一贯道认为明明上帝乃宇宙之绝对真理,为万物之造物主及主宰。一贯道不用偶像去代表她,而使用二十个字代表她﹕「明明上帝无量清虚至尊至圣三界十方万灵真宰」(明明=圣洁性,无量=无限性,清虚=不属物质)。有一贯道的道亲认为,她就是基督教的上帝,也有人认为,她就是道教的「道」。

 可是,基督教的上帝是有位格的;而道教的「道」,并没有位格。此外,佛教也不相信一个有位格的创造主,他们认为一切是因缘而生;而正统儒家不谈鬼神。所以,五教同源合一的讲法,在最基础的上帝观中,已经不能成立。有评论者认为,一贯道的明明上帝,或无生老母的观念,乃源自宋明理学与全真派理论,所以,一贯道是中国历史与哲学演进的产物。[8]

 一贯道的次要神明是弥勒佛和济公;这两个神明,是他们常常参拜的。除此三神之外,还有观世音,五教圣人(孔子、释迦、老子、耶稣、穆罕默德),及其他民间的神仙和伟人等。一贯道认为,这些仙佛圣人,都是明明上帝的协助者。[9]关于这一点,基督教绝对不能同意,因为耶稣是基督教三位一体的神,是至高无上的,不能低于任何神祇,也不能和它们同等并列。

 

(二)人观 

一贯道认为,天地初开的时候,人类是没有礼教的野蛮人,所以无极老母派了「九十六亿原灵(或作原子)」来改善世界。但想不到,世界不单没有被改善,反使老母失去了这一批原灵。由于原灵们被世人同化,于是老母决定下降天道,分三批拯救这些原灵。因此,根据一贯道的说法,人的来源有二﹕下凡的原灵和无礼教的野蛮人。一贯道的本来的教义是说,只有这些原灵才可以得救,但现在却主张人行善即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10]

 

(三)经典[11]

 一贯道既然主张五教合一;所以,五教的经典都是他们的经典﹕

 儒﹕《四书五经》

道﹕《道德经》,《庄子》

佛﹕《金刚经》,《六祖坛经》,《般若心经》等

回﹕《可兰经》

耶﹕《圣经》

 此外,有一些典借,或许可以勉强称之为一贯道自己的经典。这些典借乃来自「仙佛批训」。对一贯道来说,「仙佛批训」的过程是极为庄严的仪式,因为他们认为「仙佛批训」,是「仙佛」降附在「天才」身上,借此开示真理,它成为人天沟通的方式。一贯道认为,「仙佛批训」与「扶鸾」是不同的,因为「仙佛批训」时,降附的是仙佛,而「扶鸾」所请来的是层次较低的一般鬼神。基督徒可以知道,就本质与内涵而言,其实「仙佛批训」与「扶鸾」两者并没有太大差异,只是换汤不换药。而一贯道的主要教义,正是来自以扶鸾方式创作的「仙佛批训」。其中有《天道概论》等书籍。

 

(四)拯救观

 上文已说过,无生老母(或明明上帝)为拯救沦落的原灵,所以她计划了﹕三期末劫(三个拯救时期)、三曹普渡(三类拯救对象)、和得救三宝(三个拯救仪式)。

 

(1)三期末劫[12]

 这三个拯救时期是﹕ 

第一期﹕「青阳劫期」。从盘古到周文王,以道教为主,由燃灯古佛掌天盘、伏羲氏掌道盘、瑶池金母则负责末后收圆,救二亿原灵。

 第二期﹕「红阳劫期」。从周文王到清末,以佛教为主,由释迦文佛掌天盘、西正文佛掌道盘,西王圣母负责收圆,救二亿原灵。虽然是以佛教为主,但他们亦说,此时期的道脉心法分别在佛教、道教、儒教中。

 第三期﹕「白阳劫期」。清末民初至今,以儒教为主,弥勒佛掌天盘、济公活佛掌道盘、济公活佛负责收圆,救九十二亿原灵。

 

(2)得救三宝[13]

 三宝就是三个神秘仪式,让信众可以成为一贯道信徒,于是「天堂挂号,地府除名」,死后回归到无极理天的「凭证」 。这也是无极老母招回原灵的办法,也是信徒遭遇急难与危险的救命工具(大部分一贯道的道亲认为:遇到危难时,就手抱合同,持念口诀,仙佛便会来救助)。仪式如下﹕

 1 。点玄关——点两眉之间凹陷的鼻梁部份,他们认为在仪式中,经过点传师指点玄关窍后,便可开启玄关窍,打开心窍,明白天道。而死后,灵魂便会由玄关窍离开肉体,往生至无极理天。 

2 。授合同—— 「合同」是左、右手互按相抱的手势,象征孩子回到无极老母那里。

 3 。传口诀(又称真经) ——彼此办认,有逢凶化吉作用。一贯道的道亲必须发毒誓,不泄露口诀,但曾经有一位离开一贯道的人,揭露他们的口诀为﹕「无太佛弥勒」。[14]

 

(3)三曹普渡[15]

 三曹就是一贯道三类的拯救对象﹕

 1 。上渡天曹众生(气天大仙) ——是所有善人伟人,及众宗教的仙佛。他们本来住在「气天」(日月星辰之处),如果他们的功德够,才能寻找前世有缘之人,担任引保,求得天道,把他们渡到无极老母所在的的「理天」那里去。

 2 。中度人曹众生(人间善男信女) ——即芸芸众生中那些祖上有德、品行端正、累世有修的人。他们只要相信一贯道,可以渡至「理天」。可是,一贯道认为在芸芸众生中,求道的人必须是身家清白的才能被渡。「下九流」(操屠宰、贱业、残废、乞丐、流氓等等)和他们的子女都不受欢迎。[16]

 3 。下渡地曹众生(地府幽冥鬼魂) ——地府亡灵必须有阳世子孙,得天道之后,修道有恒,才可以借仪式超拔,使他们从阴间直接跳到「理天」。

 如果做了仙佛,还需要活人来帮助,才能进入理天,那做神仙有什么好处?他们跟那些地府幽魂还不是一样?都需要阳间子孙超渡才成!但最重要的问题还是﹕一贯道真的可以帮助人超升到理天(相似于基督教的天堂吗?只须经过三宝仪式,被师傅点一点玄关,死后灵魂就能超升吗?

笔者在网路上,读到一个网版,一位离开了一贯道的人说﹕「家父跟我一样,亦是一贯道道亲。有一次,家父病危,紧急送入医院手术,手术完后,从鬼门关前走过、有感而发的父亲,跟我们说:『…孩子们,神权不可相信,最终还是要靠自己比较实在。你如果不好好修,将来临死就准备面临恶境往恶道去,人在临死时的恶境现前,真的很可怕。我是从鬼门关走过的人,我知道面临死亡的可怕,如果你要信仰神权,那你就要面对你将来临死时的没有人救你的恶境…』」[17]可惜,此人后来转向佛教。但是基督徒清楚知道,真正能救你出死入生的,只有耶稣基督,不是一贯道,也不是佛教。愿弟兄姐妹们努力传扬福音,抢救灵魂。

 

 

传教策略[18]

 为什么会有人接受一贯道?部份一贯道的道亲都以仙佛批训、仙佛借窍时给他们有神通感应,而以之为信仰的实据。换言之,他们以神秘经历为证据。(事实上,世界上有很多宗教都只能以「奇事异能」为证据。)一贯道常举行「飞鸾」仪式,通常由「天才、地才、人才」主持。天才让「神灵」附身、地才把它记录、人才则把它读出来。他们认为这是神仙圣佛对人启示真理的方法。[19]可是,基督徒知道,这不过就是交鬼的技俩而已,因为魔鬼也可以行异能神迹。不但如此,佛教徒也同意﹕「邪魔外道也有神通。」[20]可见,奇事异能都不是可靠的证据。

 此外,一贯道的信众不敢离开一贯道,因为他们入教求道时,已经发了毒誓。这些人非常可怜,在魔鬼的恐吓、欺骗、压制之下,被弄瞎了心眼!

 根据王瑞珍的分析,一贯道有她成功的原因,是因为信道者不必改变他们原来的信仰,所以没有冲突。他们重视家庭佛堂,所以政府虽然禁止,她仍得流传。由于一贯道重视人人宣教、重视伦理道德、重视社会公益、常做慈善事、重视宗教教育、常有讲经活动、重视道亲交谊、重视与政府合作,所以这些都能够吸引知识分子。[21]此外,笔者想,一贯道让人有一种「宗教宽容」的感觉,非常合适时代思想。

 

 

一贯道和基督教

一贯道表示,他们的宗旨是﹕敬天地,礼神明,爱国忠事,敦品崇礼;孝父母,重师尊,信朋友,和乡邻;改恶向善,讲明五伦八德;阐发五教圣人之奥旨,恪尊四维纲常之古礼;洗心涤虑,借假修真;恢复本性之自然,启发良知良能之至善;己立立人,己达达人;挽世界为清平,化人心为良善,冀世界为大同。[22]

 他们认为五教同源合一,是为了达到同一的理想。所以张天然提倡「儒、释、道、回、耶」五教合一。但怎样合呢?五教有什么相同之处?于是一贯道概括地说﹕

 1 。儒﹕执中贯一,修心养性,仁德心(至圣先师)

2 。道﹕抱天守一,修心练性,善良心(太上老君)

3 。佛﹕万法归一,明心见性,慈悲心(释迦牟尼)

4 。回﹕清真返一,坚心定性,恻隐心(穆罕默德)

5 。耶﹕默祷亲一,洗心移性,博爱心(耶稣基督)[23]

 上边的文字虽很美丽,但可惜他们所形容的基督教是非常表面和肤浅的。

 根据一贯道所送的一本书,所有宗教都有一些共同作用﹕首先,所有宗教都在追求「道」,虽然各宗教给它不同名字。但「道」是看不到、摸不到的,「但却好像咱们头上的老天爷」,主宰一切。「佛教把『道』叫做佛性,基督教把『道』叫做主,或称呼为上帝。」[24]其次,任何宗教都可以成为人的力量——例如帮助人改变恶习,面对困难。不过,对他们而言,似乎有一点更重要,就是宗教能使人内心平静、不激动,叫人心灵有所寄托。[25]

 

一贯道虽然似乎能接纳各种宗教,但他们仍然表示,需要一些特点来辨别正教。这些特点是﹕

 ( 1 )肯定自己——他们似乎也认识到基督教不是一个肯定自己的宗教,该书说﹕「上帝、基督、默罕穆德等,一神教的看法是上帝对人如何慈悲,而人要如何去信仰祂才能得到神的救道渡,若只是这种宗教的形式内容,则无法包括一切宗教…宗教的真实的内容,并不是神和人的关系而已。」然后该书指出佛教的释迦所讲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一句话才是肯定自己,认为人人都有佛性之故。[26]

 ( 2 )以心立法——因为罪恶和忏悔都是内心之事,所以真正的宗教是从心立法的。[27]该书继续说,「一切都操纵在咱们的自身上,也就靠自己去发心…才能实现咱们真正的理想与目标。」所以,真正的宗教会同意「有无同观」或者「色即是空,空即是色」。[28]事实上,一贯道比较接近道教的「无为」 [29]。由此可见,一贯道实在容不下基督教。

 (3)最终测试——他们表示邪教都会有所执着,但正教却不执着任何事物、任何道理、任何修行,最重要是了解一个「 」。 [30](「 」的意思是一个无法阐明的、超越时空的、近似于「道」的东西。)

 还有一点很清楚,就是在这本书讨论一贯道和儒、释、道的关系时,各花一章,但它没有花太多篇幅去讨论基督教和回教。[31]除了基督教的上帝和「道」的观念有一点接近,和基督教的伦理道德受他们欢迎外,基督教和一贯道实在没有相通之处。

有趣的是,不单基督教认为一贯道和自己毫不「一贯」,把基督教扯进一贯道,实在是挂羊头卖狗肉。甚至正统佛教人仕亦批评她「毁佛」。根据一位佛教徒,一贯道所出版的书,都是贬低佛陀或菩萨之言,窜改佛教的经典或历史,甚至随便窜改任何人的经典,所以它说,基督耶稣也会游地狱,穆罕默德也会向老母领旨。[32]在网路上搜寻一下,你会发现,攻击一贯道最出力的是佛教徒!

 事实上,五教都不承认她,也不和她来往,所以一贯道是一个「五不像」的邪教。

 更讽刺的是,一贯道也承认,他们当中也不「一贯」,他们自己承认﹕「一贯弟子若未了悟一贯,则处理中的事物难免有争议……道场失和,分门别户,我行我素,互相攻击……只有一贯之名,没有一贯之实。[33]

 

结论

 最正确的结论是﹕真正的「一贯道」并不存在,现在的一贯道,不过是一个冒名的邪教。

 

 



[1]王瑞珍著,《第三只眼看一贯道》 (台北﹕校园书房, 2000年), p.25-26 。[2]同上, p.28-33 。[3]同上, p.34-35 。[4]同上, p.35-37 。[5]同上, p.35-39 。[6]同上,前言。[7]吴宗文,「一贯道」,《明白真道》 ( Petaluma, CA ﹕中信), p. 99-100。[8] 《佛网》( www.buddhanet.com.t w /gem/ggz-295.htm Nov 2005 )。[9]王瑞珍著,《第三只眼看一贯道》 , p.45-49 。[10]同上, p.49-53 。[11]吴宗文,「一贯道」,, p. 104-05。[12]王瑞珍著,《第三只眼看一贯道》 , p.53-57 。[13]同上, p.60-63 。[14] 《佛网》( www.buddhanet.com.tw/gem/ggz-295.htm Nov 2005 )。[15]王瑞珍著,《第三只眼看一贯道》 , p.57-59 。[16]王光赐,《一贯道的拯救论》 (台北﹕橄榄基金会, 1996 ), p.41 。[17] 《佛网》( www.buddhanet.com.tw/gem/ggz-295.htm )Nov 2005。[18]王瑞珍著,《第三只眼看一贯道》 , p.67-71 。[19]同上, p. 70。[20] 《佛网》( www.buddhanet.com.tw/gem/ggz-295.htm  Nov 2005. )。[21]王瑞珍著,《第三只眼看一贯道》 , p.83-88 。[22] “一贯道”,《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 % 80%E8%B2%AB %E9%81%93 )。[23]王瑞珍著,《第三只眼看一贯道》 , p.66 ;引自﹕一贯道在《性理题释》第六章〈道与教的差别〉中的解释( 《佛网》, www.buddhanet.com .tw/gem/ggz-295.htm Nov 2005[24]《认识一贯道》 (台北﹕慈声桥,民国97年), p. 14-15 。[25]同上, p. 70-77 。[26]同上, p. 80-81 。[27]同上, p. 83 。[28]同上, p. 83-84 。[29]同上, p. 154 。[30]同上, p. 89 。[31]同上, p. 15 。[32]「奇摩知识」(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index ? qid=1305092605121 , Nov 2005 )。[33]《认识一贯道》, p. 180

 

 

 

回《为真道争辩》主

回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