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简体  

《為真道爭辯》中冊

第十五章

東正教

張逸萍

 

 

 主後三百多年,因為君士坦丁改信基督教,教會開始興旺。當時的主要教會有﹕君士坦丁堡,亞歷山大,安提阿,耶路撒冷、羅馬教會。這些教會多次舉行大公會議,決定什麼是正確的信仰。在會議中,羅馬教會和其他東方教會漸漸出現異議,最後於十一世紀分裂,羅馬教會成為天主教,其他教會則以「正教會」(Orthodox Church)自居,信徒也自稱基督徒。因為他們處於東歐,所以人稱她為「東正教」(Eastern Orthodox)。[1]直到今天,她主要在東歐和俄國流行,在中國人中卻不流行。   

 

和基督教之異同

和天主教一樣,東正教的信仰和我們有相似之處。她相信上帝是三位一體(聖父、聖子、聖靈)。上帝創造天地,祂是無始無終、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耶穌(她們翻譯為伊伊穌斯)是上帝道成肉身,藉童貞女馬利亞而生,所以耶穌是神人兩性。[2]

東正教也相信,人有原罪和本身所犯的罪,將來有審判。基督降世,釘死十架,死後三天復活,是為拯救罪人,所以祂是我們的救主。基督有一天會再來,審判生者死者,相信的得上天堂,不信的將來受地獄永苦。她也相信,基督徒應該過聖潔生活,雖然我們不能靠善行自救。[3](但她寧可視罪惡為疾病、 軟弱,救贖為醫治和健康。[4]

 

和天主教之異同

東正教和天主教一樣,認為聖經和聖傳(傳統之意)同樣是信仰權威。她表示「聖經在聖傳中形成,在聖傳中得到解釋。」[5] 她的新約和我們一樣,27 本;但她接納七十士譯本(Septuagint)全部為舊約,所以她接納的次經比天主教的還多。[6]

她也高舉七件聖事(她稱之機密)﹕聖洗(洗去諸罪,所以重生是在浸禮中開始,而且強調浸入水中)、傅聖膏(稍有異於天主教的堅振)、告解、領聖體、傅聖油、神品、婚配。[7]

他們反對天主教的「變質說」,相信聖餐的餅和杯,在祝聖之後,聖靈就降於其上。[8]她相信在聖餐中,我們能和已死的聖徒,同在神面前共融交通,所以東正教也教導向已死的聖徒祈禱。[9] 但東正教沒有一些天主教的後期信仰,如煉獄、大赦、馬利亞無原罪和升天等。[10]

 

獨特的觀點

1)可能因為她注重神秘操練,所以她有一個獨特的神學思想﹕神是完全超越的,所以寧可負面地講我們怎樣不認識祂(apophasis),而不是知道祂有多少。[11]

2東正教有一個很觸目的觀念﹕她認為救恩的最終目標是叫人「神化」(Theosis),不是說人變成神,而是指與神合一。信徒必須先淨化心中情慾,然後藉著苦修和靜修達到。[12]所以神化不是基督徒所講的成聖,而是一個神秘經歷。

3)他們不同意天主教對三位一體的見解﹕聖靈發自「聖父和子」,只承認祂出自父。[13]

4)除了神學思想,當時東西方教會分裂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東正教反對教皇制度,她有三等級的神職人員﹕主教,司祭(即神父)和輔祭。各地區有自己的主教,主教們是平等的。[14]很多行政、甚至信仰的決定,是通過會議,依靠整體信徒的共識。[15]

5)東正教反對偶像,但她的教堂常有聖像壁,上面排滿了聖像板(平面的,不是立體的偶像),有耶穌、馬利亞、使徒、聖人等。信徒在這些聖像前叩拜、親吻它們,在它們前點燃蠟燭。教士向聖像焚香致敬,抬著它游行。[16] 她接受馬利亞終生童貞,而且對她非常敬重。[17]

 

神秘主義

東正教的特點之一是她的神秘主義。雖然天主教也有冥想式的祈禱,但東正教的操作有過之而無不及,不但修士們實踐,她也鼓勵平信徒這樣做。

 

她有一個著名的祈禱辦法叫做「聖名的祈禱」或叫「心禱」。根據一位修士﹕「就是虔誠而頻繁的重復念誦聖名,單單只有『耶稣』一詞,不加任何其他字眼。」修士解釋說:「軀體的姿勢如何並不重要﹕可以行走坐臥甚至跪著。……先建立起內心的寧靜……當你重復念誦聖名時……讓自己專心一致,心無旁鶩。……清除雜慮,恢復心靈的專注 ……」[18]此外,還有可以聽壁鍾『嗒嗒』的聲音、使用祷告绳打结、或用心跳的節奏,叫頭腦平靜下來。[19][20]

 

雖然他們否認,但這樣的做法正是冥想,以「耶穌」為咒語,叫頭腦空白。(請見「新紀元運動」(上、中、下)文。)

 

這樣的禱告會帶來什麼呢?據說,除了獲得對抗罪惡的力量,改進人的性格之外,有人更得到特殊的感受,或得見異像。[21]

 

批判

如果根據我們對異端的定義(1)錯誤的救恩觀(2)聖經以外另有權威,東正教堪稱異端﹕因為她認為罪是疾病,救恩是醫治,聖洗是重生的條件之一;而且她高舉傳統,使之地位高於聖經,接納次經。至於其他,如聖傳、聖事、聖像等,請見「天主教」文的批判。

 

參考書

Clendenin, Daniel B. Eastern Orthodox Theology: A Contemporary Reader (Grand Rapids, MI: Baker Books).
Morey, Robert A.
Is Eastern Orthodox
y Christian? (Las Vegas, NV: Christian Scholars Press, 2007).
中國正教會網站(
http://www.orthodox.cn/),尤其重要﹕ http://www.orthodox.cn/catechesis/ 
台灣東正教網站(
http://theological.asia/



[1] Hiley H. Ward, My Friends’ Beliefs: A Young Reader’s Guide to World Religions (New York: Walker and Company, 1988), p. 85. [2]「圣教会要课﹕圣教要理」(中國正教會網站﹕ http://www.orthodox.cn/catechesis/catechpray/index.html [3] 「圣教会要课﹕圣教要理」;亞力山大主教編,「正教會」(中國正教會網站﹕ http://www.orthodox.cn/catechesis/amileant/catechism_cn.ht [4] 台灣東正義教網站,「Chart with Differences」(http://theological.asia/node/208 [5] 亞力山大,「正教會」。[6] Father Demetrios Serfes, comp., “Holy Scripture In The  Orthodox Church: ‘The Bible’” (http://www.serfes.org/orthodox/scripturesinthechurch.htm ) [7] 「圣教会要课﹕圣教要理」;亞力山大,「正教會」。[8]楊牧谷編,《當代神學辭典》上冊,(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1997),頁331[9]亞力山大,「正教會」。[10] Huston Smith, The World’s Religions: Our Great Wisdom Traditions (HarperSanFrancisco, 1991), p. 352. [11] Vladimir Lossky, “Apophasis and Trinitarian Theology,” in Daniel B. Clendenin, ed., Eastern Orthodox Theology: A Contemporary Reader  (Grand Rapids, MI: Baker Books), chapter 9. [12] 单萌心教授,「東正教——歷史神學和靈修」(http://www.orthodox.cn/catechesis/damascene/church2_cn.htm ;「聖事和苦修」(http://www.orthodox.cn/catechesis/orthodoxspirituality/6_cn.htm [13] 楊牧谷編,《當代神學辭典》上冊,頁329;亞力山大,「正教會」。[14]「东正教的神品」(中國正教會網站﹕ http://www.orthodox.cn/catechesis/orthodoxholyorders_cn.htm ); Ward, My Friends’ Beliefs, p. 85. [15] Smith, The World’s Religions: Our Great Wisdom Traditions, p. 353-54.  [16]亞力山大,「正教會」。[17] 「圣教会要课﹕圣教要理」;亞力山大,「正教會」。[18]東方教會修士里夫·吉列,「關於聖名的祈禱」(中國正教會網站﹕ http://www.orthodox.cn/localchurch/index.html ,關於聖名的祈禱)[19] 「耶穌之名禱告(心禱)」(中國正教會網站﹕ http://www.orthodox.cn/catechesis/20051216prayerheart_cn.htm [20]羅馬尼亞伊蓮娜公主著,季··羅曼諾夫、約安·徐譯,「耶稣禱文簡介」(中國正教會網站﹕ http://www.orthodox.cn/catechesis/jesusprayerintro_cn.htm [21] 「耶穌之名禱告(心禱)」。

 

 

 

 

回《為真道爭辯》主頁

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