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简体  

《為真道爭辯》上冊

附錄三

舊約次經偽經

張逸萍

 

 

 

      舊約原文來源有兩處﹕(1)巴勒斯坦正典(Palestinian Canon);(2)亞歷山大正典(Alexandria Canon)。前者是出於巴勒斯坦地的希伯來文手抄本,是猶太人所承認的正典;後者出於埃及的亞歷山大,是舊約聖經的希臘文譯本,叫七十士譯本(Septuagint);巴勒斯坦正典有三十九卷,亞歷山大版本比它多出十四本,其中十一本後來被天主教接納為舊約正典。[1]這些存在於亞歷山大正典,而不存在於巴勒斯坦正典的經卷就是舊約次經偽經。 

(七十士譯本是由亞歷山大的七十二個以色列長老所翻譯的,所以得名「七十士譯本」。此書有一個傳說,他們在七十二天內完成翻譯;後來這個傳說更增添神秘色彩,說他們是個別獨自翻譯,而譯文結果完全一樣,印證是神所默示的。但是,歷史學者們並不支持這樣的傳說。[2]

舊約偽經次經都寫在兩約之間,反映了猶太民族,在一段顛沛流離的時代,怎樣為神而活,也代表了當時希伯來人的一些傳奇。[3]所以,今天人讀舊約次經偽經,可以更明白耶穌和使徒時代的背景。[4]

 

它們包括後來被天主教納入正典的﹕《多俾亞傳》(Tobit),《友弟德傳》(Judith),《瑪加伯》上、下(1 & 2 Maccabees),《智慧篇》(Wisdom),《德訓篇》(Ecclesiasticus),《巴路克傳》(Baruch)《達尼爾書》(Daniel,即《但以理書》)書十三、十四章等。[a] 還有至今沒有被接納的《禧年書》(The Book of Jubilee)、《以諾上書》(1 Enoch),《瑪加伯》三書、四書(3 & 4 Maccabees)等等。[5]

 

雖然從未被猶太人納入正典,但是它們被包括於七十士譯本,可見它們有相當崇高的地位。[6] 雖然在舊約正典成立之後,猶太人已經將它們遺忘,早期教會把它們當作有益讀物,有早期教父,如奧古斯丁(Augustine)和耶柔米(Jerome)非常重視它們,以至它們一直在教會中流傳。[7]

 

雖然它們不像新約次經偽經,充滿諾斯底派思想,但它們並未有被接納於正典,自有其原因,如下﹕

 (1)   猶太人不承認次經和偽經,而「神的聖言交託他們」(羅三2),所以基督徒應該尊重他們對舊約正典的意見。[8]

(2)  況且,沒有人能肯定,第一世紀時的七十士譯本已經包括它們(最早的七十士譯本抄本是第四世紀的)。

            3)它們從不自稱是神的話。

            4)後來的猶太人、猶太學者,如約瑟夫(Josephus),也否認它們。

            5)基督徒也不接納次經,直至天特會議(Council of Trent),它們才被天主教所接納。

            6)書中包含不合聖經的道理、經外的故事、不道德的教導等,如下﹕[9]

       

                  a)不合聖經的道理——例﹕為死人祈禱贖罪﹕「如果他不希望那些死過              的人還要復活,為亡者祈禱,便是一種多餘而糊塗的事……為此,他為亡者獻贖罪    祭,是為叫他們獲得罪赦。」(《瑪加伯書》下十二44-45)靠施捨得救﹕「因                      為施救人脫免死亡,且滌除一切罪惡。」(《多俾亞傳》十二9[10] 甚至輪迴觀念,          「我原是個性善的孩子,獲得了個善良的靈魂……我進入了一個無玷的身體內。」    (《智慧篇》八19-20[11]

                         b)聖經沒有記載的事情—— 例﹕《達尼爾書》(即《但以理書》)十   四章,記載了一段聖經沒有的故事﹕彼勒的祭司在廟裡供桌下面開下一個秘密      通道,以便他們每天夜裡溜進來偷吃祭品,好讓國王誤以為彼勒能進食,所以必然  是活的。但以理吩咐僕人取些灰來遍撒在廟裡地板上。第二天,國王發現男人女人  和孩子們的腳印,證明是祭司們的騙局。[12]

                         c)不道德的教訓——例﹕暗示神幫助人作假,「願你用我口舌的巧言花  語,去打擊他們……願你使我巧妙的言辭,去傷害……」(《友弟德            傳》九            10-13[13] 甚至天使也撒謊,「天使對他說:「『我是你同胞中的大阿納尼    雅的兒            子阿匝黎雅。』」(《多俾亞傳》五13[14]

                         d)迷信成分——例﹕「少年人問天使……他回答說:「魚的心肝,若在 魔鬼或惡神纏身的男女面前焚化成煙,一切惡魔都要從他身上逃走,永不再住在他  內, 至於魚膽,若敷在患白膜的人眼上,再向眼上的白膜一吹,眼便會痊愈。」    (《多俾亞傳》六7-9

  

那些鼓勵重視次經偽經的言論,通常列舉的理由,都是因為歷史上有人尊重這些書卷。例如,新約引用七十士譯本[15](註﹕新約引用的,是舊約正典,不是次經);猶大書曾經提到以諾的預言(猶14),可見新約作者認為這是有價值的資料;[16]又如,死海古卷中包括《以諾上書》和《禧年書》等書,可見抄寫的愛色尼人也重視它。[17]

 但是,聖經曾經提到,或教會歷史人物引用、閱讀、收藏某書,並不足以為該書被納入正典的原因,頂多可以說它們是一些品質優良的文獻,值得作為參考之用。

必須再提,雖然千多年來,次經在教會中流傳,但直到馬丁路德改教運動時,天主教才被接受為正典,可能因為他們用以支持自己的神學思想。請見「聖經可信(1)」和「天主教」文更多的解釋。

 

 

           

 

 



[a] 卷書的中文譯名以天主教聖經為準,下面經文亦據天主教聖經。



[1] Norman Geisler & William Nix,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Bible (Chicago: Moody Press, 1986), p. 264. [2] F. F. Bruce, The Canon of Scripture (Downer Grove, IL: InterVarsity Presss, 1988), p. 44. [3] Geisler & Nix,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Bible, p. 262. [4] David A. deSilva, Introducing the Apocrypha (Grand Rapids, MI: Baker Academic, 2002), p. 20. [5] Geisler & Nix,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Bible, p. 263. [6] deSilva, Introducing the Apocrypha, p. 16-17. [7] Ibid., p. 27. [8] Francis Turrentin, The Doctrine of Scripture (Grand Rapids, MI: Baker Book House, 1981), p. 106. [9] Geisler & Nix,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Bible, p. 270-73. [10] Ibid., p. 270. [11] Turrentin, The Doctrine of Scripture, p. 108. [12] Geisler & Nix,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Bible, p. 270. [13] Ibid., p. 271. [14] Turrentin, The Doctrine of Scripture, p. 107. [15] Geisler & Nix,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Bible, p. 266-67. [16] deSilva, Introducing the Apocrypha, p. 27. [17] Ibid., p. 28.

 

 

 

回《為真道爭辯》主頁

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