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简体  

《为真道争辩》中册

第二十三章

道教

张逸萍

 

 

 

虽然中国基本上是一个佛教国家,道教却是最原始的中国宗教,是中国人的土产宗教。今天的中国社会流行占卜、符咒、消祸、求福的观念和操作,乃始于道教。道教和佛教一样,都带来各种偶像崇拜,结果中国人以后寺庙林立,满天神佛。除此之外,今天很多中国医学和养生保健的思想,都是从道教而来,气功是一个好例子。所以,要明白中国文化思想、迷信习俗、庙宇偶像、甚至饮食,都要明白道教。

 首先必须一提,很多人都混淆了主要是哲学性的道家和纯粹宗教性的道教。道家的奠基人是老子,但演变成道教是老子以后多年的事情。所以,现在分开道家和道教的讨论如下﹕

 

道家

 

(一)老子思想

 老子生于主前六世纪,与孔子同期而略早。他性李名耳,「老子」是他的尊称,据记载,他曾任小官,当他离开宫庭,有人劝他把他的哲学思想写下来,于是就写成了今天的《道德经》 。他的思想可以概括如下﹕

 

1)道和德

 老子的「道」是天地间的一种自然支配力量,是超越人意志的,对万物有益,但是老子没有把它叫作上帝,只把它叫作「道」。这个「道」不是物质,似乎存在,亦非存在,无法解释。老子《道德经》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开始,可见「道」是一个神秘观念。不但如此,它导引万物。如果顺应它,便是和谐、健康、平安。或者说,这是上天处事的方法,所以又叫「天道」。

 《道德经》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简单说来,「道」是万物所本。这话有很多不同的解释。有说﹕「道生一」的意思就是从无生有,「二」乃阴、阳,「三」乃阴、阳、气。[1]或者说﹕道居首位,二指阴阳,三是阴阳和合。虽然人对「一、二、三」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基本上,都同意这是中国人的「宇宙发生论」。[1]

「德」是每个人或每事物的式样,也可以说是万物的独特性。借着它,万物和「道」相连。换言之,天下万物自有一套运作的道理和方法。所以,人不应该把自己的意思强加于其他人或物,否则,只会遭到反抗。

 

2)阴阳

 大自然中存着两种相反,但是相辅相成,而且有相互作用的力量,例如﹕男女、冷热、正反、生死、光暗、黑白、实虚、贵贱、升降、进退、荣辱、吉凶等等。大自然是由二者构成,缺少其一,人不能明白相对的一面。例如,没有邪恶,人不能明白什么是良善。

 

3)无为

因为天地有「道」,万物有「德」,所以,我们应该顺应它,不是压制它,所以老子主张「无为」,意即「取消人为努力」 。

 道家认为,人类历史上的问题都是因为欲望,所以提醒人,所有这些都需要颠覆,而重返混沌。如果君主没有欲望,百性没有知识,头脑简单,这样社会就可以安定下来,是最理想的社会。如果君主要想办法治理天下,天下就反而大乱,故此,老子主张「无为之治」。

 

4)消极逃避

无论人如何看老子,都会同意老子是悲观和逃避的。他主张清静无为,任其自然。事实上,他是说,人最好是糊糊涂涂的过活。一位评论者说﹕「依照老子的办法,要防止失火,就先把屋子拆掉;想避免死亡,最好不要活着。」[2]

           

 

(二)庄子思想

 1)更消极

 老子之后,还有其他延续和扩大他哲理的人,庄子就是其中一位代表人,庄子比老子更消极,老子响往小国寡民,但庄子更进一步认为人和禽兽杂居更理想。[3]他认为最理想的是心灵完全摆脱世俗,不作分辨,不但「无为」,更要「无心无情」。

 慢慢地,中国文化里就出现了作风非常放荡的一派。例如,有名的「竹林七贤」主张老庄之学,结果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4]故此,中国历史上,亦曾经有人视老庄为洪水猛兽,认为这样的思想培养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对一切毫不关心,所以危害社会。有一位评论者说﹕「在我看来则是觉得活着没有意思,所以才无所顾忌,任性妄为。而《老子》、《庄子》的哲学,也就成了他们的指导思想。」[5]真有趣,今天的人虽然不一定推崇老庄,甚至不知道老庄是谁,但这也是今天一部分人的作风和问题。

 

2)更玄秘

 庄子推崇「心斋」和「坐忘」,「心斋」就是排除内心的杂念,「坐忘」指静坐和忘怀一切。忘掉自己、忘掉感觉、忘掉万物、忘掉整个世界,以能让「道」进入心灵,体会它,与宇宙合一,这种状态,叫做「逍遥」 。换言之,他所指的是﹕当心灵摆脱世俗思虑之后,自由漫游于幻想的领域中。[6]或者用现代人的话说﹕设法使头脑空白,人就会进入变异意识状态。

 庄子还有一个特出的观念﹕任何事物都可以随时产生、随时消灭,人们在现象的链环中,不能获得真知,也不可能说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7]用现代人的话来讲,就是﹕「没有绝对真理、没有肯定知识」。

 

道教

 

老子和庄子在最开始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哲学性的讨论,但是,道家慢慢变得玄学化,终于发展为道教。老子被抬升为神,被称为「太上老君」;《道德经》被宣传为道教的经典,但这是有些夸张成份。事实上,道教愈成熟,道家哲学家的神祗的地位就愈低,道家哲学书籍的地位亦然。

 

(一)源起和历史

 一般来说,真正的道教起源于秦汉神仙之说。最早有两个主要的运动﹕一个是张角领导的「黄巾之乱」;另一个是张道陵所领导的「五斗米道」。二者的信念基本上相同,也利用为民众治病为手段传教,后来的一个主要派系「正一派」就是源于「五斗米道」的。道教早期是在社会低下层活动,大多是非法组织,南北朝时受到皇帝的尊敬,又因和佛教对抗,才建立有规模的天师道,道教的领导人世袭为「张天师」,正式成为一个宗教。

 宋元是道教兴盛的时代,道教受到君主的重视,道士得过奢华生活,住在京城,与达官贵人来往。于是又有苦修的「全真道」出现,此派不建宫观,靠乞食为生。

 历史上,道教有一些派别注重出世,故有打座、禁欲的做法和思想。另一些则非常入世和实际,注重今天的需要,例如求富贵和长寿。主要派系有「积善派」、「丹鼎派」、「正一派」、「占验派」和「符箓派」等等。[8]

 道教的寺院叫做「道观」(或道馆);僧侣叫「道士」,有一些道士有特别的服装,把头发束在头上成发髻。但是我们很难清楚指出谁是道教徒,所谓「道教徒」,应该是指一个人的哲学和态度。

 道教主要的活动由道士负责,今天在台湾,有黑头和红头两种,黑头的处理凶丧之事,红头的为人消灾解厄。有一些和乩童合作,向求占的人解释乩童的呓语。[9]

 在大陆方面,自从中国共产党执政,道教受到压制,很多道士还俗,这以文化大革命为高峰,但是近年中共又再对道教放宽,重修道观,训练道士,但是已经不能回复从前的光彩。

 

(二)经典

 《太平经》可算是道教的第一本经典。东汉顺帝时,有人献给他一本书,说是从神而来,这本书就是《太平经》。它宣扬的是「去乱世,致太平」,主要讲到敬天地神祗,顺应五衡的规律,可以使国家兴盛;但同时亦谈及人生的一些现实问题,如疾病。当时人相信「天人感应」,人的祸福,多多少少与老天爷高兴与否有关。于是发展了一些「念咒驱魔、符水治病」的做法,《太平经》亦提到这些,但并没有鼓励人追求成仙。

 晋朝的葛洪大力提倡神仙之说,着有《抱朴子》内篇和外篇。外篇专讲天下太平、治国之道;内篇专讲神仙方术、鬼怪、长生、辟邪消灾。同一时代,又出现了一些炼丹的「仙经」。

 慢慢的,很多道经出现,十分混乱,晋朝的陆修静整理道书,编写目录,奠定了《道藏》分类的办法。

 

(三)主要信念

 道教不单是多神,根本是精灵论(Animism),就是相信大自然各物都有鬼神的灵在背后,进而敬拜所有东西。[10]道教既祭祀祖先,又祭祀诸多灵体,把众多的神灵尽揽其中。又吸收了各种方术,乞求风调雨顺、五榖丰收、驱灾避祸等等。换言之,道教有很多偶像和邪术。

 

1)精灵论

 道教的神祗有几类﹕[11]

 1。大自然各物,如天、地、日、月、星辰、山水、风雨、雷电、动物、植物等等。

2。人造的物件,如器具(如床神)和建筑物(桥神、路神)等等。

3。亡灵,例如拜祖宗、伟人(如孔子、华陀)、孤魂野鬼(就是某人死了没有后人拜祭的人)等等。

4。亦崇拜神仙(如《封神榜》中的神灵)和佛教的菩萨(如释迦牟尼)。

 道教历史越长,神祗就越多,后来有人撰写《真灵位业图》,将这些道教神灵安排在七个品阶之上。真可怜,这些「神」不但靠人创造,也靠人派定位置!

 今天,道教有八个比较流行、最多人拜的神祗﹕[12]

 1。土地公——大地之神

2。城隍爷——城市的守护神

3。关圣帝君——历史上的关公(关羽)

4。妈祖——航海者的守护神

5。王爷——相信拜王爷可以辟除瘟疫

6。玄天上帝——儿童的守护神

7。保生大帝——本是一个医术如神的医生

8。孚佑帝君——亦称吕祖,是理发业的守护神

 

2)成仙、长生不老

 在众宗教中,道教有一大特点﹕不注重来生,反追求长生、肉体不朽、甚至成仙,而且他们的仙人也非常入俗,往往下凡,与人来往,他们故事中的仙女有时甚至还俗与人结婚。

 早在春秋战国,已经有人相信,可以靠仙药长生不死,而且传说某些地方有神仙居住(蓬莱)。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经追求长生,但当时的道家和成仙是两回事,并无太大关系。老子和庄子并没有谈论追求长生的事情,也没有谈论仙药或气功。

 追求长生有两派。一派是炼丹服药;另一派是自我锻炼,其中又分动功和静功。主动功的人认为经常身体活动,有益健康;主静功的人看到劳累伤身,主张安静,炼气功。由于主张安静,于是和老子挂了钩。以后那些主张气功的人注释老庄,将之当作气功书。事实上,中国历史中有很多人都是按着自己的兴趣去注释《道德经》。 (希望中国基督徒不会趁热闹)

 

3)外丹、内丹

 1。外丹

 成仙是道教一大思想,道教史上盛行「炼丹」以求成仙不死。所谓炼丹,就是烧炼黄金和丹砂,丹砂是汞和硫的混合品(有人说丹是铅和汞两种金属原料),丹是暗红色的,烧炼之后,变为白色的水银(即[13]汞),如果将它继续烧炼,又变成红色的氧化汞,叫做「还丹」。当时的人,觉得丹砂很神妙,不可思议。它经烧炼后颜色不变,也不腐坏,所以他们推理,如果这样的性质能转移到人体内,人就能成仙,长生不老。[14]虽然长生不死药没有出现,但是道士们这样的研究,慢慢积累为中国人古代的化学知识。

 事实上,没有人能透过服丹而长生不老,不但如此,有一些人因服丹而死亡。当然嘛,汞、铅等都是十分有毒的物质!所以,渐渐地,人们开始放弃外丹,改而修练内丹。

 

2。内丹、气功

 内丹的意思是指,以人体内的精气为原料,人体为炉鼎。这个做法,慢慢演变成中国人养生「气功」。道士们相信「行气」可以治百病,提倡「胎息」,就是尽量延长吸气和吐气之间的时间。 (这正是瑜伽的一大特点。)

 有道士提出「坐忘」的修炼方法,他们认为,「道」本身有无限的生命力,人若能得道,就能长生不死,成仙飞升。 「坐忘」在于一个「忘」字,修道者什么都不要想,忘掉自己、忘掉身体、忘掉整个世界,达到心中一片虚静,就能跟道合一。道教亦有「打座」的观念,其实差不多,就是关闭五官,不让它们受外界影响。如果使用今天的术语,就是使头脑空白,进入冥想状态。

 无论那一派的道教,他们都强调此类修练,所谓内丹、坐忘、气功、打座,还有庄子的心斋,和今天的冥想、瑜伽都非常相似。或者可以说,虽然名字不同,古往今来冥想的模式都是一样的。

 

3。符箓

道教有善恶报应的观念,例如张道陵认为,人生病或者死亡是罪行所致,所以让病人坦承自己的错过,向神忏悔,然后用符水召神驱鬼。张角叫病人扣头思过,因为疾病和自己的恶行有关,然后,亦用符水为人驱魔。所谓符水就是符箓(一种笔画屈曲、似字非字的图画)所制成的水。

 道教科仪中,符录有重要作用。符录有不同目的,如护身符、求官符、五脏健康符、止雨符,林林种种。总而言之,可以召神驱鬼、消除灾病、带来福乐。

 直到今天,道教仍然有着很多非常复杂的科仪(仪式)。道士们在道观开光或各种神诞时举行,也有为一般人而举行的科仪,例如婚礼、葬礼、消灾、祈求丰年等。

 

4。其他

 道教还有一些信念和其所带来的做法。例如「谶纬」,就是以隐语,预告事情,预兆之意。有一段时间,道教也注重「房中术」,把性交当作宗教仪式,不但为了欢乐,也是为了延长寿命。道教还有「辟谷」的传统,意即限制饮食,又配合修练气功,以求长寿。后来到「全真道」,禁欲主义变成特征,人要禁止任何性行为,出家修练,不但如此,他们是「苦修」,例如穴居、讨饭、不求温饱,甚至有人不言不动,数年之久。

 

(四)儒道佛的关系

 儒、道、佛是中国文化的三大主流,在中国历史上,它们一面互相竞争,一面互相影响。佛教进入中国之后,道佛之争开始出现。互相伪造经典,宣传对方是自己的子弟。同时,儒道佛也在互相影响、互相吸收、互相融合。道教学佛教的教义和戒律;佛教也向道教学习修炼方术;孔子讲论道德伦理,道教从开始以来就接受「忠孝仁义」的儒家思想;儒家学说,亦慢慢被神化,变成谶纬神学,天人互相感应,天上的星象能预示吉凶。

 这样的混合可见于道教的一些戒律。例如佛教有五戒十善,道教亦有「老君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嗜酒,三、不口是心非,四、不偷盗,五、不淫色;又有相应的十善:一、孝顺父母,二、忠事君师,三、慈心万物,四、忍性容非,五、谏诤蠲恶,六、损己救穷, 七、放生养物种诸果林,八、道边舍井种树立桥,九、具利除害教化未悟,十、读三宝(道经师)经律奉香花供养。[15]

 唐以后,三教合一,已经是历史上的趋势。道教的「全真道」派曾经倡导三教合一,甚至有人认为「全真道是儒、佛、道混合的产物。」

 

 

道家 / 道教和基督教

  道家和道教的思想,显然和基督教思想大异其趣,现在就下面几点作为比较﹕

 

1 。虚无消极

 老庄思想消极虚无,儒弱逃避,上边已经提说。如果说老子消极,庄子简直是颓废。庄子说,人不能获得真知,也没有什么对和错的标准。这个更有趣,现代人也高唱「没有绝对真理、没有肯定知识」,庄子不是早发明了吗?老庄哲理带来放浪形骸的浪漫主义和不负责任的作风,居然还自鸣清高!今天的嬉皮士也一样。

 他们不认识真理,正像圣经所讲的「瞎子」,但这个瞎子并不想「领路」,他承认自己不能「领路」,也高声疾呼地劝别人也不要「领路」。笔者奇怪,老子和道家怎么不在今天的存在主义者和虚无主义者中大行其道? (这可能是语言隔漠之故)至少,他们同有一个问题,他们认识自己找不到真理、干脆说﹕没有真理。他们是迷失了,他们所需要正是真光。另一方面,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约十四6)又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约八12

 

2。含糊的「道」

 无论道家或道教,「道」的观念虽然引人入胜,可惜非常含糊,不但玄秘,而且空泛,只是一种不可言说的观念,水底捞月的空想。也许可以作为学者哲人们高谈阔论的题材,但是它不能帮助我们认识真神。充其量,我们可以说,这是上帝赋予人的自然本能,使他能了解宇宙间有主宰、道理、秩序、管理,所以人需要顺应这些冥冥中的规律,但这绝非圣经中的三一真神,「道」和正确的上帝观,差了十万八千里。

 「道」的观念正好说明一件事﹕人若要认识天地真神,不能凭自己的智慧、推理、沉思,只能靠祂亲自启示。感谢神,祂赐给我们圣经,又亲自到世上来教导我们、拯救我们。

 

3。精灵崇拜

 上文已经说清楚,道教是精灵崇拜,加上后来和佛教互相融纳,结果中国民间满天神佛,不但拜佛祖、观音,也拜三清、玉皇、孔子、关公、王爷、大树公、义犬等等。甚至有寺庙,一庙之中,道佛的偶像杂处。民间的一大堆偶像,很多人都分不清楚,谁是佛教的佛、谁是道教神仙。这些神灵不但靠人创造,也靠人排高低位置,真可怜。可谓敬拜虚无偶像的极至!

 保罗在雅典的时候,看见满城都是偶像,甚至有未识之神,就心里着急。 (徒十七)这岂非也是中国人的问题?我们身为中国基督徒,怎能不为我们的同胞、骨肉之亲感到万分焦急伤痛?圣经让我们认识那独一的真神,愿主早日开全中国人的眼晴,让他们知道偶像不过是人手所造,因而丢弃偶像,归向真神。

 

4 。成仙、长生

 道教有一点非常突出,就是神仙之说和长生的追求。诚然,现代人不再相信长生,也不再练外丹,只有当作历史趣谈。虽然现在很多人都认为蓬莱仙境不过是海市蜃楼奇观,[16]但这样的思想是值得同情的,这岂不是人心所响往的么?人都不愿意死亡的来临,也希望在世上活得更福乐。如果能够找一个办法,变成神仙,住在蓬莱,岂不是最理想的吗?难怪中国历史上有这样多的人炼丹,甚至因而丧生。

 在这方面,基督教比道教优胜,她给人更美好的盼望。信耶稣叫人有永生,不是长远活在这物质世界(永生胜长生);相信耶稣,我们成为神的儿女,比道教故事中的神仙更有福乐(神儿女胜神仙);最后,基督教不是带人到蓬莱而已,基督徒盼望到天堂,是一个完全光明、没有罪恶、与神同在的美境(天堂胜蓬莱)。

 

5。功利主义

 道教不但满天神佛,见啥拜啥,不少人的祭祀,选择与其生活居住环境密切相关联神灵,以期得到及时庇佑道士们为人画符咒,举行仪式,都为避祸、消灾、求福,那一个庙灵验(管他是神、是佛),那一个庙就香火鼎盛。这正是功利主义。

 另一方面,基督徒更「功利」,信耶稣不但可以避免地狱永刑(消灾),更可以带我们上到天堂(求福),不过我们的目标不是物质世界上的好处,也许我们不应该说这是「目标」,而是神所赐救恩的果效,比偶像所能给人的属世利益更美好。

 

6。善恶道德

 道教相信「天人感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前如果人有病,道士叫这人承认己过,向神忏悔,然后用符水召神驱鬼。后来受儒佛影响,还有很多道德教训,例如上边所提的「老君五戒」和相应的十善就是好例子。

 感谢神,这是神赐人的良心,多少明白有报应、有审判,这样社会才不至大乱。但是这样的观念算是粗浅,因为仅仅有罪的人的良心,是无法明白罪的结果是地狱永刑,是惹来神的震怒。更重要的是,道教不明白宝贵救恩,以为行善、符咒就可以解决他们的问题,其实这些不过是迷信和邪术,我们的同胞被魔鬼欺骗了。将所有华人基督徒努力传福音,叫中国人都因接受救恩,罪得赦免。

 

7。新纪元邪术

 庄子的心斋、坐忘,道家的气功、打座,正是今天新纪元所讲的冥想、观想、瑜伽或其他名字,当心灵静止、头脑空白的时候,就进入庄子讲的「逍遥」 ,今天叫这个做「变异意识状态」。只不过改了个新名字,换汤不换药。

 庄子后人中甚至有「人类潜能运动」的思想,就是在头脑空白的「忘我」状态中提升表现。曾经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木匠为了做一个钟架,首先安心斋戒,几天后,他已经能忘掉四肢形体,达到「天人合一」,才开始动工,结果做出来的钟架人人惊讶不已,认为是「鬼斧神工」。[17]

 非常有趣,庄子学说与今天的新纪元运动不谋而合,或者我们可以说,道家是中国古代的新纪元运动!实际上,使用邪术,和利用邪术达至成功,是古今中外的事情,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结论

 总而言之,道教是一大堆的偶像、邪术、迷信,但愿神开恩,拯救道教徒和受道家、道教影响的中国人。

 

 

 



[1]中国教会中曾经有人推测,这是讲到基督教的三位一体上帝,笔者恐怕是牵强附会了。三位一体的真神,不是从无生圣父,然后圣父生圣子耶稣,最后圣子耶稣生圣灵。父、子、圣灵是自有永有,同时存在的三个位格。而且,创造万物的不是单是圣灵的工作。

 

 



[1]Kent Kedl and Dean C. Halverson, “Taoism,” in Dean C. Halverson, ed., The Compact Guide to World Religions (Minnesota: Minneapolis: Bethany House Publishers, 1996), p. 220. [2] 李申着,《老子与道家》(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94),页22[3]同上。[4] 「竹林七贤」,《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B%B9%E6%9E%97%E4%B8%83%E8%B4%A4 )。[5]李申着,《老子与道家》,页113[6]刘笑敢着,陈静译,《道教》(台北﹕麦田出版,2002年),页48-49[7]同上,页52-53[8]王瑞珍,《第三只眼看道教》(台北﹕校园书房,2000年),页29-31[9]同上,页32-33[10]同上,页44-45[11]同上,第三章。[12]同上,第四章。[13]金正耀着,《中国的道教》(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8年),页85[14]同上,页37[15] 「道教」( http://www.tzmzzj.gov.cn/szwgk.php?id=490 http://www.tycg.gov.tw/cgi-bin/SM_theme?page=425c894d (Sept, 2006) [16] 中国天气网,「寻找蓬莱海上仙境」( http://www.weather.com.cn/static/html/article/20090520/32715.shtml[17]刘笑敢着,陈静译,《道教》,页55-56

 

 

 

回《为真道争辩》主

回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