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简体  

《為真道爭辯》上冊

第八章

苦難的問題

張逸萍

 

 

 

在辯證有神的理論中,目的論(以創造的秩序證明有一個設計者)的主要反駁有二﹕第一是進化論,其次是創造中有不完美之處,例如海嘯和地震,亦即基督徒所謂的苦難。另一個辯證有神的辦法是道德論,無神論者亦以邪惡的存在來反駁(這亦是苦難問題,或作邪惡)。所以,在護教學上討論苦難的問題,主要是為了回答無神論者的質難,與神學上的討論有所不同。

 雖然「邪惡」和「苦難」兩個中文字的意義大有不同,但英語都使用「evil」同一個字,所以當英語的護教學書籍討論邪惡或苦難的問題時,它們包括了兩方面的意思﹕

1。從罪惡而來的苦難(Moral Evil),是因為人沒有照著聖經的話去行,所以帶來禍害。

2。自然界的災難(Natural Evil, Physical Evil)例如地震、海嘯等等。

 中國人一般相信「人生如苦海」,認為苦難是自然的事,比較容易接受。但西方人卻不然,他們認為人生不應有苦難。苦難的存在,乃表示沒有神,所以神學中有「神義論」(Theodicy),專門解釋苦難的事情。

 賈思樂(Norman Geisler)說,「苦難的問題是護教學上一個相當難應付的問題。」無神論者同意有苦難,但他們不相信有神,並以此辯證沒有神。泛神論者相信有神,卻認為苦難不過是幻覺。多神論中的神有一些是賜福的,有一些是降禍的,所以他們也容易解釋苦難的存在。自然神論中的神並不關心人類,所以苦難的存在是意料中事,而且你不能為此怪罪神。只有有神論者(一神論)相信神存在,亦同時承認有苦難,而且還需要設法去解釋。[1]

 

苦難的來源

苦難的來源無疑十分難解釋。如果上帝是創造主,祂是否也是邪惡的創造主?如果上帝沒有創造一切,那麼,祂就不是最高的主宰;如果祂創造一切,那麼,祂應該為邪惡的存在而負責任嗎?

 亞圭拿(Thomas Aquinas)曾經回答這個問題,他說﹕

1。神是絕對完美的。

2。上帝的一切創造也是完美的。

3。在上帝完美的創造當中,他給予受造物自由意志。

4。但其中一些受造物選擇邪惡,不選擇良善。

5。因此, 我們可以從推理知道,那些完美的受造物可能引起邪惡。

6。所以不能責怪上帝創造了邪惡和苦難。[2]

 亞圭拿上邊的推論是一般人比較熟悉的。此外,賈思樂還有一個很使人信服、值得參考的講法,他說﹕「邪惡本身乃缺乏或喪失神所創造的良善和完美。」好比衣服本來是好的,邪惡則好像衣服中的破洞,失去了應該有的,結果就是不完美、不良善。人在道德或關係上有缺欠,結果就是邪惡。例如人本應該敬拜神,但他不敬拜神,反敬拜受造物,這就是邪惡。[3]正如聖經所講的﹕「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雅四17)總而言之,苦難就是缺少了上帝創造的良善和完美,「虧缺了 神的榮耀」(羅三27),所以它不是神創造的。

 

 

有神和苦難的爭論

 現在我們要回到無神論者的推理去,他們因為邪惡和苦難的存在而質疑神的存在。以下是幾點常見的討論﹕

 (一)苦難的實在和神的性情互不相容。

 無神論者的論點是﹕苦難的存在和基督教所相信的神(全知、全能、慈愛)互相矛盾﹕

 1。神既是全知的,他就可以知道怎樣避免苦難;

2。神既是全能的,祂就可以消滅苦難;

3。神既是慈愛的,祂就不會容許有苦難;

4。既然有苦難,所以神就是不全能、不全知的,也不是慈愛的,又或者祂根本不存在。

 概括而言,無神論者爭論的要點是﹕「如果有神,不會有苦難;既然有苦難,證明沒有神。」

 以下是基督教神學家的幾個反駁途徑﹕[4]

 

1)自由意志神義論(Free Will Theodicy

 神創造了世界,包括人類,而神讓人類有自由意志去選擇善惡。神並沒有創造苦難,而是那些違反神旨意的人造成的。神既然讓人有自由意志,所以神亦必須允許邪惡的存在。

 不過,仍有無神論者說﹕神可以創造有自由意志的人,但是他們只能選擇行善,而不能行惡。基督教神學家則回答說﹕如果神創造有真正自由意志的人類,人類就必須可以自由地對善和惡選擇。如果他只能選擇善,而不能選擇惡,這不是真的自由意志。[5] 

 

2)助人成長神義論(Soul-making Theodicy

 基督徒還有另一個解釋﹕神為了使人成長,所以給人一點挑戰,讓他認識美德的價值。例如魯益思(C S Lewis)說了一句非常精警的話,他說﹕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神只能向我們低語(whisper);在我們安靜默想的時候,神可以和我們談話(talk);但在我們受苦中,神可以向我們喊叫(shout)。所以,痛苦是上帝的擴音喇叭筒,向良心麻木的世代發出警告。事實上,經驗告訴我們,人常在困難中轉向神。[6]

 然而無神論者仍有他們反駁的話﹕若這是真的話,我們不能解釋為什麼很多時候,苦難會把人壓倒(例如死亡或灰心);所以苦難不見得一定對人有益,或幫助他們成長。我們可以這樣回答﹕在神設計的挑戰中,有人成功,有人失敗。它不可能只有成功,而沒有失敗,這樣才是真正的挑戰。[7]

 

3)自由意志和自然律

 神創造這個宇宙是有秩序的,有自由意志的人在其中行事,才可以看見他的行為結果。這樣,人才能知道負責任,作出道德選擇,人的自由意志才有意義。如果世界是沒有秩序的,事情的結果不可能預料,於是人也不必負責任。例如你槍擊別人,對方可能死,可能不死,於是你也不必負責任,因為槍射別人不一定就等於殺人。

 無神論者又問﹕為什麼神不用神蹟防止或更改自然律,使之不能產生苦難?若是如此就等於沒有自然律。由於人的自由選擇沒有一定後果,最終,人就不知道善惡。

 但是無神論者仍然問﹕神為什麼不創造一些自然律,無論什麼情形,都沒有苦難?然而,沒有苦難,就不能有成長,也會失去苦難所帶來更大的善(greater good)。好像火可以燒死人,也可以用來烹調;水會淹死人,也可以灌溉植物。由此可見,神不會做矛盾的事情,神只做合邏輯的事。

 

4)完全沒有痛苦不見得最好

 神是否一定要盡他所能去消滅苦難?其實,有一些苦難如果消滅了,會招至世界更大的苦難,所以神必須留下一部分的苦難。例如人因為感到痛,然後會去見醫生和吃藥,如果所有痛苦的感覺都消除了,結果我們生病也不知道。

 神不願意阻止苦難所能帶來的更美好的結果,也不願意有更大的苦難。在這兩個原則之下,良善的神會盡量消滅苦難。

 

(二)世界上的苦難太多

 還有無神論者說,世界上的苦難太多,雖然苦難並不能反駁有神論,但從苦難的數量如此多來看,沒有神的可能性比較大,所以無神論比較合理。再者,從每天人類和動物所受的苦看來,很多與自由意志無關,而且也很難看見苦難帶來什麼更大的善,所以應該說沒有神。

 基督教的神學家回答說,無神論者不應在理論上限制苦難的數量,而讓有神而又有苦難這個問題合理化。所以我們應該問﹕苦難是否應該有一個合理的限度?我們如何決定這個限度?誰能決定苦難的一個合理數量,超過這個數量的話,就證明沒有神?[8]

 

(三)完全無緣無故的苦難

 無神論者又質疑﹕一些無緣無故的苦難,並非受苦之人犯罪所致,那又怎樣解釋?他們認為﹕如果神存在,所有苦難該有合理的原因;可是,事實上,並非每一個苦難都有它的原因;所以只好說﹕神不存在。

 答案是﹕人怎樣肯定某個苦難是沒有原因的?我們不知道原因在何在,不等於它沒有原因。以此為藉口的人必須是無所不知的,但是沒有人是無所不知,所以,這個論點不成立。[9] 況且,苦難的原因,很多時候是人所不知道的(例如約伯)。而人在討論苦難問題的時候,往往忘記了撒但是苦難的一個主要來源。[10](誠然,無神論者也可以問﹕那麼誰創造撒但?於是這個討論只是在兜圈子,因為撒但墮落的原因正是牠自由選擇的後果。)

 

(四)自然界的災難[11]

 無神論者還有一個非常有力的理由。他們說﹕因不道德事情帶來的痛苦,可用自由意志解釋,但是,自由意志不可能解釋自然界的災難。自然界的災難乃神的作為,上帝既使無辜的人受苦,祂就不是良善的。

 但是自然界的災難也是人類整體墮落的結果,因為亞當犯罪,所以大自然也受到咒詛。但有時,一些似乎是自然的災難,也是人犯罪的間接後果(例如父親酗酒、用藥,孩子生下來殘障)。此外,自然界的災難,無疑也可以成為好事的副產品,例如有雨水才有豐收,但雨水可能變成洪水或淹死人。

 

 結論

 賈思樂說﹕這個世界是今天的最佳可能(best possible world),只有將來的世界,才可以解決所有邪惡和苦難的問題。所以,苦難叫我們盼望一個更美的世界。只有神存在,才能有這個美好的將來世界。[12] 雖然神不會消滅邪惡,但他能克服邪惡,因為祂是完美的,和有能力的。終有一天,祂會完全征服邪惡。[13]

的確,苦難能叫我們注視永恆,將盼望放在將來,這更需要神的存在,否則盼望就不是盼望,苦難永無止境,受苦亦無意義。

 

 

 



[1] Norman Geisler, Baker Encyclopedia of Christian Apologetics (Grand Rapids, Michigan: Baker Book House, 1999),   p. 219.  [2] Ibid., p. 219. [3] Ibid., p. 220. [4] Ronald Nash, Faith & Reason: Searching for a Rational Faith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88), p. 183-86. [5] Ibid., p. 187-94. [6] CS Lewis, The Problem of Pain (NY: TOUCHSTONE by Simon & Schuster, 1996), p. 83. [7] Nash, Faith & Reason: Searching for a Rational Faith, p. 198-208. [8] Ibid., p. 195-98. [9] Ibid., p. 209-11. [10] David Meyer, Philosophy of Religion (Trinity course, 1998), tape #6. [11] Geisler, Baker Encyclopedia of Christian Apologetics, p. 222-23. [12] David Meyer, Philosophy of Religion (Trinity course, 1998), tape #6.  [13] Geisler, Baker Encyclopedia of Christian Apologetics, p. 221.

 

 

 

回《為真道爭辯》主頁

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