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简体  

亞述碑文中的以色列王

張逸萍譯自﹕“Israelite Kings in Assyrian Inscriptions by Bryant G. Wood PhD May 22, 2012
http://65.61.14.143/post/2012/05/22/Israelite-Kings-in-Assyrian-Inscriptions.aspx#Article

 

本文根據2011年春季的《Bible and Spade》文章,以更新的全彩格式重新出版。

 



 

我們上期的《Bible and Spade》中講到,聖經提到的五位亞述國王。現在,我們想從相反的角度考察——亞述記錄中所提到的以色列諸王。總而言之,亞述碑文中提到了九位以色列和猶大王。有聖經段落同時提到這些國王中的五位(米拿現,比加,何細亞,亞哈斯和希西家)。其餘四個,與聖經中未提及的事件有關,從而增加了我們對這些以色列君王的了解……

 

 

以色列的亞哈

 

亞哈是以色列北國中最著名的統治者之一。舊約約有七章專門介紹他的活動(王上 1629–2240和代下 18)。亞哈是暗利的兒子,王國分裂後的第七位國王。約在主前874年至853年,他統治了22年,與臭名昭著的腓尼基公主耶洗別結婚,後者將對異教神密爾加(Melkart),巴力和亞斯他錄的崇拜,引入了以色列人的宗教生活中。亞哈並沒有試圖制止這種外來邪教,事實上,卻似乎容忍了它:

 「在撒瑪利亞建造巴力的廟,在廟裡為巴力築壇。亞哈又作亞舍拉,他所行的惹耶和華以色列神的怒氣,比他以前的以色列諸王更甚。」(王上 16:32-33

 由於亞哈與這些異教神靈搞上關係,因此在聖經記載中被譴責為「他所行的惹耶和華以色列神的怒氣,比他以前的以色列諸王更甚。」(王上16:33) 。以利亞責備亞哈,因為他拋棄了耶和華的誡命去跟隨巴力(王上 18:18),使以色列遭災。以利亞與巴力先知在迦密山對抗的名事件,正是在亞哈統治期間(王上1819-40)。

 亞哈顯然是一位偉大的建築者。我們已經看到他在他的首都撒瑪利亞,為巴力建造了一座廟(王上16:32)。王上22章對亞哈王的定論如下:

 「亞哈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所修造的象牙宮,並所建築的一切城邑,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39節)

 在撒瑪利亞的考古發現中,提到象牙宮一事,很有趣。在1930年代,亞哈和他的父親暗利建造的建築物的殘骸,在其首都被發掘出來。這些發現中有一些雕刻的象牙碎片,曾經用以裝飾過撒瑪利亞宮殿的牆壁和家具。

http://65.61.14.143/image.axd?picture=2012%2f5%2fMonolith-Shalmaneser.jpg
沙爾馬那塞爾三世的巨石銘文。1861年在土耳其東南部底格里斯河的庫爾赫(Kurkh)發現,碑文記錄了國王對敘利亞的亞蘭進行的軍事戰役,其中的前六次的主要事件。主前853年,六年的戰役中,提到以色列國王亞哈,是反亞述聯盟的一部分,該聯盟在亞述西部奧龍特斯河(Orontes River)的喀爾喀爾對抗亞述人。根據碑文列出的步兵和戰車的數量,亞哈是聯盟的主要夥伴之一。儘管沙爾馬那塞爾吹噓自己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但這是值得懷疑的,因為他在戰役後立即返回亞述,並不得不在101114年間返回該地區,面對同樣的聯盟。刻在碑石的兩側。 在前面,它覆蓋了大部分地方,包括沙爾馬那塞爾的身體,從肩膀到腳下。Mike Luddeni

 

 

然而,亞哈的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北部與亞蘭(敘利亞)的戰爭中(王上20章)。以色列佔上風之後,兩國之間達成了一項為期三年的和平條約(王上2031-34221)。這個和平時期是出於必要而誕生的,因為亞蘭和以色列現在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敵人-亞述。

 沙爾馬那塞爾三世Shalmaneser III主前859-825年)在亞述的寶座上,他不斷向西推為了抵制這個強大的敵人,西方的王國聯合起來組成了一個統一的聯盟。主前853年,包括以色列的亞哈在內的聯盟,在敘利亞北部的喀爾喀爾(Qarqar),與沙爾馬那塞爾三世和他的部隊對質。毫無疑問,這對抗發生在列王記上 221節所提到的,以色列和敘利亞之間的三年和平時期。沙爾馬那塞爾在他的巨石銘文中,從他自己的角度講述了這場戰鬥:

 我離開馬拉喀什(Argana),來到喀爾喀爾。我摧毀,拆除並燒毀了喀爾喀爾,他的國王住所。他帶來了十二位國王來支持他; 他們反對我,並提出戰鬥:大馬色革哈達·埃澤爾(Hadad-ezer)的1,200輛戰車,1,200騎兵和2萬名士兵;哈馬(Hama)的伊魯列尼(Irhuleni)有700輛戰車、700騎兵和10,000名士兵; 2,000輛戰車和10,000名士兵屬於以色列人亞哈……名來自以奎塔(Irqanata)的士兵; 來自亞發(Arvad)的200Matinu-ba’lu士兵; 來自吾納塔(Usanata)的200名士兵; 30輛戰車,1(0?),000名來自西納(Shian)的亞都巴路(Aduna-ba’lu)士兵; 來自亞拉巴(Arabia)的基底巴(Gindibu)的1,000個騎駱駝〔者〕;來自阿蒙的Ruhubi的兒子Ba’sa的〔?〕000名士兵——(共計)是12位國王。我的主阿蘇爾(Ashur)賜給我阿蘇爾的強大勢力,在其支持下,我與他們作戰,並在加爾喀爾鎮與吉爾紹鎮(Gilzau)之間,叫他們挫敗了(ANET 278–79) 。

 

從這份銘文中得出的一個重要事實是,亞哈擁有聯盟中最大的一支部隊。 可以比較四個最大的特遣隊:

Israel-king-Assy-inscript-C

亞哈在步兵人數上僅次於便哈達,但戰車數量最多。從所羅門時代起,以色列人就維持了一支戰車軍。我們讀到﹕「所羅門有套車的馬四萬,還有馬兵一萬二千。」(王上4:26)和「所羅門聚集戰車馬兵,有戰車一千四百輛,馬兵一萬二千名,安置在屯車的城邑和耶路撒冷,就是王那裡。」(王上10:26)在整個以色列境內,都發現有來自王國分裂時期的獨特的長柱狀建築,被認為是馬棚。1930年代在米吉多(Megiddo)發現了由這些建築物組成的大型建築群。挖掘者馬上認出是所羅門的馬棚。. 但是,後來的分析表明,它們可以追溯到亞哈時代。據估計,大約有500匹馬可以駐紮在米吉多的建築物中。 

 亞述人的威脅過去後,亞哈繼續與便哈達(王上22)作戰。但是,這次,亞哈在外約旦(Transjordan)的基列-拉末的戰鬥中受了致命傷。他的遺體被帶回撒瑪利亞,在那裡他被埋葬並「與他的列祖同睡」。

 

 

暗利的兒子耶戶

 亞哈死後,他的兒子亞哈斯接任王位。他統治了兩年,因撒瑪利亞宮殿倒塌而死(王下1)。由於亞哈斯沒有兒子,亞哈的另一個兒子約蘭,在接下來的12年中,統治以色列。亞哈的兩個兒子都「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王上22:5253和王下323)。由於亞哈家的罪惡,上帝藉著耶戶,結束了王朝。耶戶來自約蘭軍隊,是騎戰車的上將。一場流血的政變中,耶戶屠殺了亞哈的整個家庭,包括他的妻子耶洗別(王下9-10),並在接下來的28年(主前841-814年)統治以色列。

 耶戶廢除崇拜巴力(王下1018-27);但是,除此以外,他的統治標誌著以色列的命運走下坡。這在亞述紀念碑上最為明顯。主前841年,在耶戶幾乎還沒有登基,亞述國王沙爾馬那塞爾III,在喀爾喀爾與亞哈作戰的王,在主前853年,發起了另一次西方攻勢。這次他擊敗了大馬色,然後將注意力轉向南,就是以色列,正如“黑色方尖碑”(Black Obelisk)或“沙爾馬那塞爾方尖碑”(Obelisk of Shalmaneser)所記錄的那樣。這座紀念碑是由英國先驅考古學家A·H·拉亞德(A.H. Layard)於1846年在伊拉克的尼姆魯德(Layard at Nimrud,聖經中的迦拉)發現的。它記錄了沙爾馬那塞爾從五位不同國王,得到進貢。

 我進軍到浩蘭山脈[ 外約旦的北部],摧毀,拆除和焚燒無數城鎮,帶走數不清的掠物。我(還)進軍遠至海邊的Ba’li-ra’si山脈,並在上面豎立石碑,有我為王的影像。那時,我受到推羅、西頓居民,和暗利之子耶戶的進貢。(ANET 281).

 100年後,何西亞向以色列發出警告,很可能提到了這戰役:

 「所以在這民中必有鬨嚷之聲,你一切的保障必被拆毀,就如沙勒幔在爭戰的日子拆毀伯亞比勒,將其中的母子,一同摔死。因他們的大惡,伯特利必使你們遭遇如此。到了黎明,以色列的王必全然滅絕。」(何10:14–15

 Shalman是沙爾馬那塞爾的縮寫形式,伯亞比勒Beth-arbel是約旦北部,今天的伊爾比德(Irbid)市附近的大型土墩。沙爾馬那塞爾從耶戶所得的進貢,Ba'li-ra'si被認為是迦密山,或者可能是黎巴嫩中部狗河(Dog River河口的以拉斯·納古拉(Ras al Naqoura)。我們很幸運,因為我們在黑方尖碑上有這張照片的圖示。第二塊鑲板(從頂部開始)描繪了耶戶(或其代表人)向沙爾馬那塞爾鞠躬,隨後是13名以色列人搬運工向他致敬。碑文中的俯伏的人物上邊寫著﹕

 暗利之子耶戶的進貢﹕我從他那裡收到了銀,金,一個金的小碗,一個尖底的金花瓶,金杯,金水桶,錫,國王的杖和(和)木製的便壺。(ANET 281).

http://65.61.14.143/image.axd?picture=2012%2f5%2fJehu-Kneeling-Before-Shalma.jpg
在沙爾馬那塞爾方尖碑,以色列王耶戶向亞述王沙爾馬那塞爾lll鞠躬。Mike Luddeni

黑色方尖碑是以色列或猶大國王中,唯一可能有的肖像。所有14個以色列人都有鬍鬚,長髮,戴著尖頂帽子。他們還穿著長達膝蓋的短袖束腰外衣(tunic),底部有流蘇。此外,以色列搬運工在外衣上穿斗篷或披風,該外衣上至肩膀,並在兩側的前部飾有流蘇或穗飾。但是,跪著的人沒有穿外斗篷。他在沙爾馬那塞爾之前的地位,可以解釋為什麼沒有。他在亞述國王面前鞠躬敬禮,他的手和膝蓋著地,下巴和鬍鬚向著地面。作為這種屈辱的一部分,他似乎不得不脫下外衣,從而只有裏衣,向世界皇帝鞠躬!所有的以色列搬運工都穿著尖頭鞋。

 碑文稱耶戶為“暗利之子”。當然,耶戶不是暗利的真正後裔,而是滅絕暗利後代,而成為國王的人。 “兒子”一詞通常表示後代,但在這種情況下,僅指不相關的繼任者。耶戶之後,他的兒子約哈斯統治了17年(王下131-9),然後約哈施的兒子,約阿施,統治了16年,大約在主前798-782年。

 

 

撒瑪利亞人約阿施

 聖經講到約阿施對抗亞蘭(王下13:24)和猶大(王下 148-14)的軍事成就,但沒有任何關於與亞述接觸的消息。由於在1967年在伊拉克的阿勒-利馬廢丘(Tell al-Rimah)發現了一塊石碑,現在才知道有這樣的聯絡。亞述王阿達德·尼拉里三世(Adad-Nirari III,主前811-782年)在他的統治期間向西方發起了許多戰役。在其中一項戰役中,他擊敗了大馬色,然後從以色列,推羅和西頓,收集了貢品。在回家的路上,他豎立了阿勒-利馬廢丘,是一座紀念碑,以紀念這事件。碑中提到約阿施的部分,這樣講:

 「我得到了撒瑪利亞人約阿施,推羅[統治者]和西頓人[統治者]的進貢。

http://65.61.14.143/image.axd?picture=2012%2f5%2fAdad-Nirari-Stela.jpg
1967年在伊拉克的阿勒-利馬廢丘,發現的主前800年的阿達德·尼拉里三世的石碑。ABR File Photo.

 

 

 

猶大王瑪拿西

 

現在,我們不再談北國,去看看在亞述記錄中兩次提及猶大王瑪拿西。瑪拿西在他12歲那年就登上王位,統治了55年,其中有10年可能是他父親希西家攝政的。這代表著猶大或以色列任何國王中最長的統治。他的統治日期是大約主前697年至643年。瑪拿西被視為猶大或以色列最邪惡的國王(王下219-11),因為他在猶大重新建立偶像崇拜,而廢除了父親宗教改革的工作。他甚至在聖殿裡建立了異教崇拜(王下214-5)。聖經集中討論了瑪拿西在國內的宗教習俗,但我們從亞述人的記錄中,知道他也活躍於國際政治領域。由於他的統治時期非常長,他在亞述兩個最強大的國王,阿薩爾哈東(Esarhaddon)的全部統治期間,和亞述巴尼拔(Ashurbanipal)統治時間的一半,他都在位上。這兩位國王中都提過瑪拿西。有22位國王,必須為尼尼微的阿薩爾哈東王宮提供建築材料。瑪拿西是其中一個:

 

我召集了國家哈蒂(Hatti)和幼發拉底河另一邊地區的國王……猶大王瑪拿西…… [連同其他21位國王],哈蒂國王,海濱和島嶼國王,共22位;我派遣的所有這些,使他們在艱辛的困境中,運輸香柏木和松樹的大圓木,長梁(和)薄木板到尼尼微,就是我統治的城鎮(我權力所在),作為我宮殿的建築材料; ……(ANET 291).

 

亞述巴尼拔打算征服埃及。為了實現他的目標,他徵召了西部省份的士兵,包括猶大在內:

 

(然後)我召集了亞述(Ashur)和伊絲塔(Ishtar)交託給我的強大的武裝部隊,走了最短的通往埃及和努比亞(Nubia)的道路。在我進軍埃及期間,來自海邊,島嶼和大陸的22位國王[包括]猶大王瑪拿西…… 屬於我的僕人,帶了重大的禮物給我,親吻了我腳的人。我讓這些國王,帶著他們的軍隊以及他們的船隻一起,從陸上和海道,陪隨我的軍隊。(ANET 294).

http://65.61.14.143/image.axd?picture=2012%2f5%2fAshurbanipal-Lion-Hunt.jpg

亞述國王亞述巴尼拔,邀請來自猶大王瑪拿西的軍隊,來一次獅子狩獵。Mike Luddeni

 

聖經作者對宗教問題的關注,遠勝於政治問題,因此,以色列和猶大的許多政治歷史都沒有記載。在亞述碑中提及以色列和猶大中的九個國王。這事很重要,不僅因為它驗證了我們這段時期聖經文件的歷史可靠性(如果不是亞述有記錄,肯定會受到批評者的更大攻擊 ),還因為它把以色列和猶大放置於國際政治的更大舞台上。

 

 

 

資料來源﹕

 

ANET—Ancient Near Eastern Texts Relating to the Old Testament, edited by James B. Pritchard,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9. 

S. Page, “A Stela of Adad-Nirari III and Nergal-Eres from Tell al Rimah,” Iraq 30(1968): pp. 139–53.

 

 

 

 

 

 

 

        

回「聖經考古學」主頁

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