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简体  


 
持續的古列王圓柱”傳奇:國際著名的古代文字泰斗

 張逸萍譯自﹕“The Ongoing Saga of the Cyrus Cylinder: The Internationally-Famous Grande Dame of Ancient Texts by Bryant G. Wood PhD https://biblearchaeology.org/research/topics/amazing-discoveries-in-biblical-archaeology/2877-the-ongoing-saga-of-the-cyrus-cylinder-the-internationallyfamous-grande-dame-of-ancient-texts

 

 

 “古列王圓柱”(Cyrus Cylinder)是聖經考古學中最重要的發現之一。它在巴比倫的廢墟中沉睡了2400年。1879年,霍爾木茲德·拉薩姆(Hormuzd Rassam)把它喚醒了。拉薩姆是一名福音派基督教徒,他是伊拉克人, 1826年,出生於摩蘇爾(Mosul)。摩蘇爾在古尼尼微遺址對面,隔著底格里斯河(Tigris River)。他於1841年遇到了著名的英國考古學家奧斯丁·亨利·拉亞德(Austen Henry Layard)。拉亞德意識到拉薩姆的潛力,因此成為他的讚助人。在拉亞德的指導下,拉薩姆成長為一名稱職的考古學家,並成為皇家地理學會(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聖經考古學會(Society of Biblical Archaeology)和維多利亞學院(Victoria Institute)的會員。拉亞德那時是英國駐土耳其大使。在他的幫助下,1876年,獲得了土耳其政府的許可,代表大英博物館在亞述和巴比倫進行考古研究。從1876年到1882年,拉薩姆不僅在巴比倫而且在巴拉瓦特(Balawat),尼姆魯德(Nimrud),尼尼微和西帕爾(Sippar)等其他地方,也取得了驚人的重要發現。據大英博物館,他發現了約134,000個陶土片和碎片,包括位於尼尼微的亞述國王阿瑟巴尼帕爾(Ashurbanipal)的皇家圖書館。(Tamras 1997; British Museum 2010c).

 

Cyrus-cylinder-01

發現古列王圓柱的霍爾木茲德·拉薩姆

意義重大

 儘管殘缺不全,但這古物仍然保留了約36行文字。它被證實為一段紀念文字,紀念古列大帝(Cyrus the Great)佔領巴比倫,以及他隨後對這座城市的恢復。撰寫這些文字的日期是在巴比倫被佔領(公元前539年)和古列去世(主前531年)之後。它告訴我們一個偉大的故事!從聖經的角度來看,文字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第2835行:

{米羅達(Marduk)的}尊貴命令下,從上海{地中海}到下海{波斯灣},每個地域,坐在寶座上的所有國王,住在帳篷裡的阿穆魯(Amurru{敘利亞-巴勒斯坦}的國王(和)居住在偏遠地區的人,都向蘇安納(Shuanna{巴比倫}致以誠懇的敬意,並親了我的腳。我從[蘇安納]讓他們返回他們的住所,回到了亞甲(Akkad)的亞述(Ashur)和書珊(Susa),埃什南納(Eshnunna)地,森班(Zamban)市,底里(Der)的米推奴(Meturnu)市,以及古添(Guti)地的邊界{山區 北部和東部} ——底格里斯河上的祭坊——他們的神殿以前破毀滅,為居住在其中的神靈們建造了永久性的祭坊。我召集了他們所有的人民,並把他們送回原居地。還有蘇美爾(Sumer{東南米所波大米(Mesopotamia,或作美索不達米亞)}和亞甲{中央米所波大米}的神靈,就是那波尼度斯(Nabonidus,被古列擊敗的巴比倫國王)——因為眾神的憤怒——在偉大之主米羅達的命令下,帶到了蘇安納。我把它們毫不受傷害地被送回它們的小室,在它們的聖所裏,讓它們快樂。願我送返聖所的所有神靈,每天在貝爾(Bel)和納布(Nabu)之前,為我祈求長壽,並提及我的善行。(Finkel 2010)

當古列佔領巴比倫,那裡有很多猶太人,是尼布甲尼撒在公元前605597587年征服了猶大的時候被俘虜的。根據以賽亞的預言,古列王成為上帝審判巴比倫人,釋放猶太人,重建耶路撒冷和聖殿的工具:

〔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論古列說,﹝他是﹞我的牧人,必成就我所喜悅的,必下令建造耶路撒冷,發令立穩聖殿的根基。我憑公義興起古列,又要修直他一切道路。他必建造我的城,釋放我被擄的民,不是為工價,也不是為賞賜。(賽44:28; 45:13

古列圓柱毫無疑問地確定古列的政策,即將他們(流亡離國者)送返他們的原居處,為流亡民族的神靈建立永久的聖所。此外,他還送回所俘獲的偶像,毫不受傷害地被送回它們的小室,在它們的聖所裏,讓它們快樂。。但對猶太人來說,由於他們沒有偶像,因此歸還了從聖殿中取出的金銀器。以斯拉記63-5記載了有關猶太人的特別宣告(參﹕代下3622–23 [=11-3]):

古列王元年(主前538年),國王頒布了一項有關耶路撒冷上帝聖殿的法令:讓聖殿重建為獻祭的地方,並奠定其基礎。它的高度為90英尺,寬為90英尺,有三層大石頭,一層木材。費用由皇家國庫支付。此外,尼布甲尼撒從耶路撒冷神殿(主前587年)從上帝的殿中拿走的金銀器,帶到巴比倫的,要歸還到他們在耶路撒冷聖殿中的所在,存放在上帝的殿中。

 

Cyrus-cylinder-02

古列大帝之墓,波斯國王,約主前559-531年,位於伊朗中南部,他的首府帕薩爾加達(Pasargadae)。(Photo courtesy of Edwin M. Yamauchi)

 

1879年春天,拉薩姆將這“文字之后”帶到倫敦。這以亞甲楔形文字編寫的圓柱,經過適當翻譯,並在大英博物館中展示。事情結束了,對嗎?錯!多年以來,直到今天,古列圓柱一直是頭條新聞。沒有其他古代文物,有像古列圓柱,引起如此強烈的政治和情感上的熱情。有時,她激起了國際爭端,變成政治足球

 

新聞中的泰斗

德黑蘭之旅

 

Cyrus-cylinder-03

19711012日發行的伊朗郵票上的古列王圓柱,為慶祝波斯君主制2,500週年。 (Source: www.niasnet.org/iran-history/artifacts-historical-places-of-iran/cyruscylinder) 〔譯按﹕照片不在原文的網頁上,取自“ https://www.cais-soas.com/News/2013/june2013/20-06.htm  ”〕

 

 古列和古列王圓柱讓伊朗民族非常自豪。這圓柱是該國文化和民族認同的一部分。1968年,莎阿·穆罕默德·禮薩·帕拉維(Shah Mohammed Reza Pahlavi)在德黑蘭召開了第一屆聯合國人權會議。他說,古列圓柱是現代《世界人權宣言》的前身。1971年,伊朗以這個圓柱為標誌,慶祝1012日至19日舉行的2500年的波斯君主制慶祝活動。大英博物館第一次允許這古董離開博物館,前往以它為名的故鄉,但並非沒有抵抗。沙王表示,他希望通過英國大使,借用這件珍貴文物,但這一建議遭到外交部的拒絕。這位大使甚至建議將這件文物交給伊朗,以獲得沙王政府的外交和軍事合作。博物館拒絕贈送,但實行借出,激怒了英國官員。(Jury 2004

巴比倫“美女”[1]Belle of Babylon)整個星期在德黑蘭展出,這為伊朗人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可以在自己的祖國觀看這一重要的歷史文物。1012日,發行了一張印有它照片的郵票。1014日,沙王的姐妹阿什拉夫·帕拉維(Ashraf Pahlavi)公主贈送圓柱的複製品給聯合國。秘書長吳丹(U Thant)接受了這份禮物,並將其與聯合國大會為解決在武裝衝突中尊重人權的問題的努力相提並論。這古董的複製品在聯合國展出,並有聯合國所有六種正式語言的譯文(維基百科,2010年)。它的人權信息再次在世界各處被聽到。

 

Cyrus-Cylinder-04

古列王圓柱在聯合國展出。 (Source: http://en.wikipedia.org/wiki/Cyrus_Cylinder)

  

一個模子出來的

 1920年,布魯克林的涅斯(J.B. Nies)牧師從古物經銷商處購買了一塊3.4英寸(5.6厘米)乘2.2英寸(5.6厘米)的楔形粘土碎片。涅斯在1922年臨終時,把它和他所收集的許多其他碑文和遺物,送給耶魯大學巴比倫博物館。1970年,明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ünster)的伯格(Paul-Richard Berger)發現該片段是古列圓柱的一部分。1972年,這“考古學中的女神”從伊朗回來之後,這一片和主碑文存放一起(維基百科,2010年)。

在接下來的30年左右的時間裡,“女泰斗”的生活一片平靜,但隨後我們開始聽到它另一次前往伊朗的謠言。有可能嗎?也許吧,但是這次它陷入它漫長而平常的生活中最大的爭議。大英博物館正在籌備從200599日至200618日,展覽被遺忘的帝國:古代波斯世界的計劃,需要伊朗提供一些古物。因此達成了一項協議。如果伊朗為這個展覽,借給大英博物館的 50件文物,那麼展覽結束後大英博物館將把古列王圓柱借給德黑蘭國家博物館。(Jury 2010

 

另一份抄本?

遲遲的借出,直到可以在伊朗博物館準備合適的展覽區域為止。最終,圓柱的展覽安排在20099月。但實際上並沒有發生。首先是20096月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Mahmoud Ahmadinejad)選舉後的動亂,由於安全方面的考慮,促使大英博物館推遲借出。重新安排於2010116日至516日借出。然後,在1231日,伯明翰大學(Birmingham University)的退休教授威爾弗雷德·蘭伯特(Wilfred Lambert)在大英博物館翻閱一些泥板。當他遇到一塊碎片時,他留意到上面有古列王圓柱的一部分。隨後,大英博物館策展人歐文·芬克爾(Irving Finkel)於15日從同一泥板發現了第二塊碎片,他開始在博物館藏品中的20萬枚未出版的泥板中搜索。與古列王圓柱一樣,碎片是由拉薩姆挖掘的,但卻不是在巴比倫,而是在巴比倫以南的大萊姆(Dailem)。找到古列王圓柱泥板的碎片,是非常重要的發展,導致大英博物館再次推遲了圓柱的借出。

 

Cyrus-clyinder-05

在大英博物館的古代伊朗室展出的古列王圓柱。(http://www.iranchamber.com/history/cyrus/cyrus_charter.php)

新發現的一塊碎片澄清了圓柱信息中的一段;而另一片段則提供了以前丟失的一部分文字。這寶貴的古董生孩子了嗎?還是,它是早先的公佈的副本?以前,學者們一直認為古列王圓柱不是這樣的官方公佈,而是獻呈文字,可能是為了紀念古列王為米羅達廟的修復而奠基。聖經特地指出,古列王“下詔通告”(代下 36:22; 11)或“降旨”(拉 63)。聖經有錯嗎?當然沒有!這一新證據表明,古列王發布了一項法令,遠達巴比倫之外。後來,當擬出古列圓柱文字時,包括了這宣告。

 大英博物館發表的正式聲明說: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新的片段有助於讀取圓柱中丟失或模糊的段落,因此有助於提高我們對該標誌性文檔的理解。此外,它們顯示,圓柱體上的聲明,不是標準的巴比倫建築銘文這麼簡單。這可能是在波斯帝國週圍散佈的帝國法令,也許是這樣的聲明,使聖經以斯拉記的作者在撰寫有關古列王的時候,可以藉鑑。(British Museum2010a

大英博物館在1月安排了623日至24日舉行的研討會,與其他學者討論該發現,並探討新發現碎片的重要性。22日,大英博物館的董事們通知伊朗,他們將在7月下旬將古列王圓柱和新發現的泥板碎片借給德黑蘭(British Museum 2010a)。這讓伊朗官員不高興了。為了抗議,伊朗於27日中斷了與大英博物館的來往,包括限制英國考古學家以後對伊朗的訪問(Pouladi2010年)。隨後在419日,要求大英博物館向伊朗支付300,000美元,以支付與準備展示圓柱有關的費用。(Dahl2010年)

 

Cyrus-cylinder-06

古列王圓柱,於1879年由拉薩姆在巴比倫發現。它的長度為9英寸(22.5厘米),直徑為4英寸(10厘米),上面保留著45行文字。一些行是不完整的,並且缺少許多行。(Photo by ABR photographer Michael Luddeni) 

 

骨頭、骨頭、枯乾的骨頭

 在所有這些政治動盪中,我們有另一項和“巴比倫美女”相關的發展。在624日的大英博物館新聞稿,通告6月的研討會之後,有一次公開演講﹕

通常被視為偽造品的兩塊中國楔形骨,是古列碑文的古代抄本的另一塊未知的複製品。(大英博物館2010b

公告中提到的楔形骨是在中國發現的兩塊馬骨化石,上面刻有楔形字母。奇怪的是,儘管它們的次序正確,但古列文字的中楔形符號,每20個字就少了1個。這些骨頭是由傳統中醫薛慎微獲得的。他說,他已於1928年得知這對銘文。他在1935年購買了第一根骨頭,在1940年購買了第二根骨頭,並公開了賣方是誰。薛之所以買了它們,是因為他認為它們是用未知的古代文字書寫的,大概是中國人寫的。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他把骨頭埋藏,以保護它們,後來將它們挖掘出來。跟進這個故事的中國學者認為,薛的說法是可信的。

1983年,薛將骨頭帶到北京故宮,收集碑文的故宮博物館。那時,專家告訴他,它們是用楔形文字寫的。1985年,他將骨頭捐贈給了博物館,之後不久就去世了。博物館的專家吳裕康(Wu Yuhong的譯音)是第一個人,了解到第一塊骨頭上的文字來自與古列王圓柱相同的公告。

在發現兩塊碎片後,芬克爾將注意力轉向了中國人找到的骨頭。它們曾經被認為是偽造的,但他想知道它們是否是真實的。他確定第二塊骨頭上的文字也來自古列王的宣告,並要求北京提供更多信息。中國亞述學家龔玉樹(Yushu Gong的譯音)到故宮博物院的儲藏室檢查骨頭,並且還安排了新的銘文拓印(在紙上塗黑蠟摩擦),提供了比現有照片相更好的文字圖像。玉樹把“銘文拓印”帶到倫敦參加六月的工作坊。

 

Cyrus-cylinder-07

歐文·芬克爾和中國化石骨拓印上的楔形文字。(The Art Newspaper).

 

這些銘文是否為偽造品?顯然有一個問題﹕先不談它們是異乎尋常的偽造對象, 偽造者為何會使用馬骨化石(一種以前從未用於此目的的材料)。如果這骨確實是薛在1940年所收購,那麼對於中國的偽造者來說,獲得古列文本並不容易,它在20世紀後期才廣為人知。為什麼一個偽造者只少雕了20個字符號中的一個,這意味著古列文字需要花多年的時間才能識別?在中國幾乎沒有非中國文物的市場的中國,為什麼假冒者會賣這些骨頭?

對芬克爾來說,關鍵因素是,儘管在語言上是正確的,但骨骼上的部分文本與古列王圓柱上的部分文本略有不同。楔形文字在過去的幾個世紀中一直有變化,並且骨骼上的符號,比起圓柱體的,是沒有那麼複雜。符號上的各個楔形筆觸也有所不同,並且頂部略呈v形,這種形狀在巴比倫沒有使用,但在波斯的抄寫員中有使用過。

芬克爾說:複制員在骨頭上使用的文字,不是古列圓柱的,而是另一種版本,可能最初是用波斯文寫成的,而不是巴比倫文。它可能是刻在石頭上的版本,也可能是墨水寫在皮革上的版本,也可能是刻在泥板上的版本。最早的物件很可能是在古列統治時期,遣往他的帝國的遠東地區,即今天的中國西部。

研討會上的學者們幾乎沒有時間來消化新的證據,並且無可避免地會有一些懷疑。但芬克爾得出結論認為,證據完全有說服力。他確信骨頭是從古列公告的真實版本中復製而來的,儘管目前尚不清楚在過去2500年中,是什麼時候複製的。(Bailey 2010)

 

人權立法

 古列王圓柱被吹捧為世界上第一個人權宣言。當然,這在古代文獻中是獨一無二的,但是聖經呢?在古列圓柱之前900年,上帝在西乃山,給摩西提供了全面的人權立法,以解決了窮人和弱勢群體的權利和需求。它提供了分配司法的法律體系(出231-8; 1618-20; 178-13; 251-3);並為窮人確立權利(出2225-27; 236; 151-11; 2414-15);婦女(出216-17; 2110-15; 2213-30);寡婦和孤兒(出2222-24; 2417-22);男女奴隸(出212-11; 1512-18; 2315-16)和寄居的(出22:21; 239; 2417-22)。反之,其他古代近東法律法規則是針對財產而不是人。

從這些新發現中,顯然古列王發布了一項總法令,以釋放巴比倫的俘虜,並恢復其宗教機構,這在整個帝國中得到了傳播。該法令後來成為古列圓柱文本的基礎。與古列王圓柱有關的下一個發現是什麼?只有上帝知道。同時,古代碑文的“女泰斗”將繼續在大英博物館的伊朗古室展覽,每年都有數百萬的遊客來看望她。

 

 

參考書

Bailey, Martin. 2010 Extracts of Cyrus Cylinder found in China. http://www.theartnewspaper.com/articles/Extracts-of-Cyrus-Cylinder-found-in-China%20/21147 (accessed August 8, 2010).

British Museum. 2010a Cyrus Cylinder. http://www.britishmuseum.org/the_museum/news_and_press_releases/statements/cyrus_cylinder.aspx (accessed August 12, 2010).

British Museum. 2010b Findings of the Cyrus Cylinder workshop. http://www.britishmuseum.org/whats_on/events_calendar/june_2010/cyrus_cylinder_workshop.aspx (accessed August 12, 2010).

British Museum. 2010c History of the collection: Middle East. http://www.britishmuseum.org/the_museum/departments/middle_east/history_of_the_collection.aspx (accessed August 11, 2010).

Dahl, Fredrik. 2010 Iran wants $300,000 in British Museum antiquity row. http://www.reuters.com/assets/print?aid=USTRE63I1VU20100419 (accessed August 10, 2010).

Finkel, Irving. 2010 Translation of the text of the Cyrus Cylinder. http://www.britishmuseum.org/explore/highlights/article_index/c/cyrus_cylinder_-_translation.aspx (accessed August 12, 2010).

Jury, Louise. 2004 2,500-year-old charter of rights to revisit Iran. http//license.icopyright.net/user/viewFreeUse.act?fuid=OTQ5NTgyMg%3D%3D (accessed August 10, 2010).

Pouladi, Farhad. 2010 Iran cuts ties with British Museum over ancient treasure. http://www.google.com/hostednews/afp/article/ALeqM5jfxp1rS8M-3xPLrtH49VQ07j_gYw (accessed August 10, 2010).

Reuters. 2010 Iran wants $300,000 in British Museum antiquity row.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idUSTRE63I1VU20100419 (accessed August 10, 2010).

Tamras, Esha E.. 1997 Hormuzd Rassam Assyrian Archaeologist 1826–1910. http://www.edessa.com/profiles/rasam.htm (accessed August 11, 2010).

Wikipedia. 2010 Cyrus Cylinder. http://en.wikipedia.org/wiki/Cyrus_Cylinder (accessed August 13, 2010).

Wilson, John. 2010 British Museum in battle with Iran over ancient 'charter of rights.' http://www.guardian.co.uk/science/2010/jan/24/cyrus-cylinder-iran-museum-row (accessed August 8, 2010).

 



[1]  譯按﹕本文,也許是考古學界,稱古列王圓柱為“Grande Dame”,雄偉的女爵士,或者有聲望的貴婦之意,所以時而稱之“美女”,或說“她”。譯者將之翻譯為“泰斗”。

 

 

 

回「聖經考古學」主頁

回主頁